新冠抗病毒藥助長病毒變異?公衛學者給政府這建言

2022年,第一批新冠肺炎口服抗病毒药物清晨由长荣航空自美国运抵桃园机场,抗病毒药物「莫纳皮拉韦」(Molnupiravir)存放在货盘的一个角落。本报资料照片

外媒报导,一篇登上国际顶尖期刊「自然(Nature)」的最新研究显示,新冠肺炎口服抗病毒药物「莫纳皮拉韦(Molnupiravir)」恐导致新冠病毒突变,加速病毒演化为新变种病毒。国内专家表示,新冠抗病毒药物、单株抗体因其作用机转不同,确实容易造成病毒突变,建议政府落实病毒监测,滚动式调整新冠药物政策。

台大公卫学院流行病学与预防医学研究所教授陈秀熙表示,抗病毒药物作用机转与疫苗不同,使用一段时间后,体内残存病毒确实可能产生抗药性、出现新的变异点,系造成用药无效的主要原因。除了抗病毒药物,单株抗体过去也曾遇到类似情况。尤其近期变异株进入EG.5、BA.2.86亚变异株,变异率更高,若抗病毒药物、单株抗体无法准确针对突变位点,就可能造成新的变异点产生。

陈秀熙表示,新冠肺炎自Omicron变异株时代后,几乎是以每一至二个月一次的频率变种,例如六、七月变种病毒以EG.5为主,至九月份则变为BA.2.86。病毒不断在突变,导致传播力愈趋强劲,免疫逃脱也愈强,曾经染疫、接种疫苗的民众,均有机会再次感染,所幸目前的变异株威胁程度较过去相比,临床症状不如过去严重。

「疫苗施打要造成变毒变异时间则较长。」陈秀熙表示,比起抗病毒药物、单株抗体,疫苗施打较不易造成病毒变异。建议政府防疫政策上抗病毒药物、单株抗体一次购买数量不要太多,否则一旦病毒发生变异,药物恐面临报废。应透过更精准、频繁的病毒监测,滚动式调整药物政策,若有新型抗病毒药物研发再行购买,才能精准防疫。

英国卫报报导,莫纳皮拉韦是全球第一个抗新冠病毒口服药物,其运作机转系藉错误突变消灭病毒,但研究发现,服药后病毒有机会从突变中存活,进而产生变体、传染他人。目前没有证据显示Molnupiravir发展出更危险的新冠病毒变体,但科学家表示,突变会增加病毒在自然环境下的遗传多样性,从而提供更多可能演化。

除莫纳皮拉韦外,国际上还有另一款抗病毒药物「倍拉维(Paxlovid)」。上述研究发现,多数「使用莫纳皮拉韦为主」的国家,诸如英国、澳洲、美国和日本,病患身上产生的新冠病毒特征突变更为常见。我国口服抗病毒药物适用情况,目前是倍拉维多于莫纳皮拉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