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1%土地如何养活604万人口?童振源:多元战略与数位科技确保粮食安全

记者陈弘修/台北报导

新加坡以1%的土地,要养活604万人口及提供约2,000万访客的粮食需求。新加坡政府如何做到?我驻新加坡大使童振源表示,目前新加坡国会正在审议《食品安全和保障法案》,如果通过,新加坡食品局可以通过最低库存要求机制,战备储粮制度将扩及到白米以外的关键食品业者及农场饲料供应商,并且提高相关刑罚。

童振源15日以《多元战略与数位科技,确保新加坡粮食安全》为题在脸书上分享观察与看法。他指出,当前的数位科技进步与物流平台发展可能会改变传统的战备储粮作法,降低政府的直接采购与管理成本,却又能维持粮食安全。以一家新加坡食品安全公司为例,正在建构完整的食品交易国际平台,内容包括融资、物流、销售与行销,目标为让欧定平台(ODIN)成为国际粮食流通中心,并且发售粮食采购选择权给各国政府。

倘若有特殊情况发生,像是疫情或战争因素造成粮食国际贸易中断,订货商无法从新加坡转运到该国,反而还要持续支付仓储费用。这时候,订货商乐意将他们在新加坡物流仓库中转而暂存的粮食卖给这家食品安全公司,而新加坡政府将可以直接运用粮食采购选择权向该食品安全公司采购这些粮食,供当地民众食用。

如果以新加坡为物流平台的国际粮食物流量愈来愈大,则暂时存放在新加坡物流中心的海外粮食存量将愈来愈大,将可以增加新加坡战备储粮的安全系数。更重要的是,新加坡政府只要支付粮食采购选择权的些微保险费用,而不需要支付直接采购与管理战备储粮的庞大成本。

另外,根据《经济学人》发布的《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以食品价格承受能力、食品供应能力和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等三大因素为标准,新加坡连续在2018年与2019年两年位居榜首。疫情发生后,《经济学人》加入第四项指标:永续与调适,因为新加坡本地农产量不足,2022年新加坡退居到113个调查国家中的第28名。

童振源认为,新加坡建国时,人口不到200万人,国土面积581.5平方公里,农地面积的比例将近20%。现在新加坡的面积有735平方公里,不到三个台北市大小,却要以总面积不到1%的国土(7.4平方公里,相当于台北市中正区的面积)养活604万人口,同时每年提供将近2,000万名访客的粮食需求,这是非常艰难的目标。

面对全球人口成长、气候变迁导及国际贸易政治,新加坡政府在2018年7月整并相关机构成立「食品局」以提高粮食自给率,负责监督新加坡的食品和粮食安全,并且提出2030年能提升粮食自给率达30%的国家目标,是所谓「30.30愿景」,即到2030年有能力可持续生产满足国人30%营养需求的农产品。

在战略上,新加坡食品局也提出三加一的说法,包括三个「食物篮子」与支持国内生产粮食的措施:1、 分散粮食进口来源,以降低单一海外粮食供应来源的风险。2、 增加国内粮食供应,以缓冲海外粮食供应中断对新加坡粮食供应的冲击。3、 帮助国内公司在海外扩张,以增加海外粮食生产基地,进而稳定供应粮食给新加坡。4、 支持国内生产的粮食,以提升粮食安全,并支持当地经济、确保食品安全与保护环境。

根据新加坡食品局2024年5月发布的数据,新加坡有90%以上的食品从187个国家进口,新加坡的粮食自给率仍未达到10%。2023年新加坡当地生产的鸡蛋仅占总需求的31.9%(比前年增加3个百分点)、蔬菜占3.2%(比前年减少0.7个百分点)、水产占7.3%(比前年减少0.3个百分点),可见新加坡政府要提高当地粮食自给率不容易。

为不断协助粮食进口商分散进口来源,新加坡政府从2004年的140个国家增加到2023年的187个国家,鸡蛋可以从19个国家进口、鸡肉30个国家、猪肉32个国家、牛肉20个国家、羊肉15个国家,同时增加进口来源的认证,并要求国内进口商必须有「商业延续计划」,以建立海外粮食供应体系的韧性,在海外粮食供应中断时可以立刻找到替代来源。

对于粮食进口及在海外发展粮食基地可能受到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农粮生产国可能因为自身需求或其他政治考量,而采取限制粮食出口政策,一家新加坡食品安全公司也提到,新加坡与20几个国家签订双边粮食供应协议,但在疫情期间却难以发挥作用。

因此,新加坡政府认为,发展当地的农业对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在1%的国土耕种面积要提供604万人口及2,000万访客的粮食需求,必须建构抵抗气候、资源与经济限制的三种韧性,必须运用先进科技与创新能力,才能大幅提升农业生产力与达成上述三种韧性,加上透过「农业生产力基金」及「全国研究基金会」,提供大量资金进行农业科技研发,以提升新加坡的农业科技与创新能力。

从2024年起,新加坡食品局也逐步将西北部的林厝港农地发展为高科技农业食品创新园区,以实现「30.30愿景」,特别是积极引进室内耕种的技术。最近,台湾的元通绿能科技公司获得2公顷土地建造先进的垂直耕种植物工厂,预计明年七月完工后将提供4,000吨有机蔬菜,相当于新加坡10%的全国需求量。

为了避免粮食供应中断的风险,1990年代以来,新加坡在建立战备储粮的做法上已建立白米库存计划,所有进口白米都必须存入政府的四个米仓,白米进口商每月进口至少50公吨白米,并存放至少100公吨白米作为固定库存。

除了政府米仓之外,目前新加坡政府也特许给几家大型粮食进口商将白米放在自己的粮仓,但要求每进口一吨白米,便要增加2.5吨的战备储粮,下个月要增加到3吨,明年五月要增加到3.5吨,而且粮食需在保存期限,政府会提供进口商适当补助,以增加新加坡的粮食安全系数,但若多次违反规定,进口商可能被新加坡政府以刑法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