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孤独的人就算身边坐满了朋友,还是格格不入的感觉
孤独的人,就算身边坐满了朋友,还是格格不入的感觉。
有这样一种内心孤独的人,就算是身边围满了朋友,同样还是格格不入的感觉。他们的价值感不在于别人怎么评价,不管外界给予多少肯定,都不能让他们走出孤独。通常人们觉得性格内向的人更容易感到孤独,其实性格外向的人反而更容易感到孤独。前者,他们拥有自足的内心世界,能够在孤独中享受快乐;后者,他们缺乏与自己相处的经验,所以离开朋友之后就会更容易感到孤独。那么,心理学是如何看待孤独的呢?它对我们的成长而言,是一种支持还是阻碍呢?
满足
孤独的人内心会有一种满足的感觉,这种感觉建立在个体强大的整合内心世界的能力上。客观上的孤独,指的是个体疏远社交,没有多少朋友往来,更没有亲密关系。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他们内心不会因此而感到孤独,反而是一种满足的状态。他们的认知、情感、意志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比其他人更能体验到矛盾、纠结、痛苦和折磨。他们拥有自我满足的能力,对他们来讲,包括价值感、认同感在内的基本需求,都不需要通过他人才能获得。
痛苦
另外一种孤独的人,内心是痛苦的。他们内心渴望同他人建立关系,但是每次都会在关系中遭受挫折。他们一个人的时候会感到害怕、紧张甚至恐惧,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照顾。这一类人很容易陷入到孤独之中,因为只要别人稍微忽视和冷落他们,就会让他们产生被嫌弃的错觉,进而陷入到孤独之中。他们需要的是一位“足够好的妈妈”,天天陪在身边,安慰、照顾自己。可是他们身边的朋友,没有一个人能做到这一点,这让他们感到特别的孤独。
发现自己跟所有人不同
发现自己跟所有人不同,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怎么来理解这种不同。对于内心孤独的人来讲,他们觉得这种不同恰好体现了自己的优越感。他们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是因为自己比所有人都优秀。但是事实上,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孤独的人把大家都具备的特性,理解为只有自己具备的特性,所以产生了自我优越感。他们觉得我是特别的存在,所以我不能跟你们一样。这种格格不入的感觉,来自于他们对自我价值感的优越体验,当然这只是他们的错觉而已。
内化了看护者
内心孤独的人,本质上是一种内在依恋型人格。我们通常所讲的依恋型人格,指的是外在依恋。即个体对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人,有很强的依恋需求。而所谓的内在依恋,即个体对自己有强烈的依恋需求。你可以狭义地理解为自恋,但是自恋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内在依恋者。换一种说法,内心孤独的人,在他们内心世界有一个“妈妈”的形象,或者“恋人的形象”。这个内在的妈妈,或者内在的恋人,对自己足够好且永远不会背叛自己。于是,他们对内在妈妈或者内在恋人,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因为他们的依恋方向指向内部世界,所以就会显得与外部世界格格不入。
把差异视为阻碍
内心孤独的人通常缺乏信任感,他们认为只有自己的内心世界才是安全的。他们把人与人的不同视为一种阻碍,把这种差异视为一种压力。因为别人的观点跟我不同,我既无法完全认同你的观点,也动摇了我原本的观点,这让我产生极大的压力。这种格格不入的感觉,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理防御。换言之,我不跟你建立联系,就不会产生心理压力。我不去理会你的观点,也不会将我的观点强加于你,彼此互不干涉。因为这种心理防御的存在,哪怕身边坐满了朋友,也会感到格格不入的感觉。
对于内心满足的人
对于内心感到满足的孤独者,并不需要做出改变。因为人的成长并非只有唯一的一条路,应该对人性持有一种开放的态度。内心感到满足的孤独者,有着与世界浑然一体的感觉,他们内心充满了力量。面对现实问题时,他们甚至比那些合群的人,更有勇气直面问题。他们拥有极强的整合内心世界的能力,无论产生多么糟糕的情绪,都能够以合理的方式安慰自己。他们的价值感来自于内心世界,不会有被人排挤和嫌弃的感觉。他们拥有一定的自发性,能够自发地选择想要的生活。
对于内心感到痛苦的人
对于内心感到痛苦的孤独者,需要做出一定的改变。当然,并不是立刻让你融入到社交中去,而是要先来理解自己的情况。你内心像个小孩子一样,特别渴望获得像妈妈一样的人的照顾。可是你要明白,每个人的存在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专门为了来照顾你而存在,这就需要你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人与人的关系没有你想象中那么亲密,更多的是一种价值互换。没有人可以无条件地包容你,你对别人好,别人才会对你好。你要先学会理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够走出孤独。
总而言之,内心孤独的人,哪怕身边坐满了朋友也会觉得格格不入。
作者:九霄云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