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险经营还需更精细

近日,关于新能源车险的两则新闻吸引了大量关注,一是监管部门向财险公司下发通知,将扩大新能源商业车险的自主定价系数范围,以提升市场经营主体的定价能力;二是小米在发布首款新能源汽车后,马不停蹄向车险领域进军。

来自公安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比超过75%。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增长,激发出新能源车险巨大的市场潜力。有研究机构测算,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93万辆,保费规模达1865亿元,占车险总保费比例约为18.7%。

从上市险企年度业绩说明会上透露的信息可以看出:在承保端,新能源车险是上年度车险保费增长的主力军;在理赔端,新能源汽车出险率比燃油车出险率高出一倍,新能源车险的赔付率也比传统燃油车险高出10多个百分点。出险率高、赔付率高直接导致了新能源汽车保费居高不下。有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车均保费超过4000元,而传统燃油车的车均保费仅为2000多元。不过,从保险公司年报披露的数据看,即便财险公司已经提高保费,但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依然居高不下。新能源车险似乎已经陷入了“车主喊贵、险企叫亏”的市场格局。

高出险率、高赔付率与新能源汽车的特性和使用场景密切相关。新能源汽车采用的是“三电”系统,即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有的零部件不能维修只能更换,加上部分车型迭代迅速也增加了维修难度,新能源汽车的整体维修成本自然水涨船高。此外,由于使用成本较低,网约车市场中新能源汽车的比例不断提高。家用车和营运车辆的保费费率本来就有较大差距,这使得财险公司对新能源汽车的投保、续保更加谨慎。

车险综合改革近年来的经验证明,车险的经营是个精细活儿。精算定价是财险公司经营车险的基础,随着数据的不断积累以及监管政策的调整,财险公司通过动态调整基准费率,可以更加精准地反映新能源汽车的风险特征,进而缓解赔付压力、降低综合成本率。与此同时,财险公司在车险领域的专业人才储备以及服务网络的布局,仍是新能源车险稳健经营不可替代的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部门曾明确要求财险公司对新能源汽车用于网约车等营运用途也要明确承保,并研究推出“基础+变动”组合保险产品。这有助于满足不同类型车主的保险需求,财险公司通过更精准的定价,营运车主和私家车主将会获得更合理的保费,进而有效解决车主投保难、投保贵,以及险企综合成本率过高的问题。

此外,新能源车险的稳健经营需要跳出车险看车险。车险在汽车产业链的末端,其基础价格取决于车辆价格和市场保有量。炫酷的外观、智能化的配置固然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卖点,但车辆首先是交通工具,寻找安全与经济的平衡点,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普及也同样重要。从长远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设计和价格的稳定,新能源车险的价格有望趋于平稳。(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于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