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 国海院发布全海域DNA资料集
海洋委员会国家海洋研究院推广环境DNA技术,图为海水中的各种海洋生物环境DNA示意图。(国海院提供/林瑞益高雄传真)
海洋委员会国家海洋研究院23日宣布推出「全海域基础生态调查环境DNA」资料集,即日起发布于国家海洋资料库及共享平台(NODASS),这是国内海洋研究领域的里程碑。海洋界人士认为,可帮助海洋研究掌握生物过去至今的发展情形。
透过应用环境DNA技术,国海院成功搜集台湾全海域超过100个测站的海洋环境DNA基因检测资讯,分析产出微生物、真核生物和鱼类等3大生物类群的种类组成。
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又称为eDNA,是指生物遗留到环境中的DNA,来源可能是自然脱落的皮屑或鳞片,这项技术可让科学家在避免过度干扰自然生态下,从1杯海水即可获得从微生物到大型海洋动物,甚至是有躲藏习性的生物基因序列,进而推估曾存在于环境中的生物物种。
此将有助于科学家深入探讨海洋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分布情况,可应用于侦测外来种等关注生物的踪迹,同时促进对海洋资源的有效管理与保护。
此外,国海院还提供更多进阶资讯,包括历年环境DNA调查计划成果、物种组成图、序列比对等。目前建立的「台湾鱼类12S序列资料库」已累计2584种鱼类。
从去年起,国海院海洋生态及保育研究中心执行「海洋环境DNA资讯搜集计划」,国海院院长陈建宏说,在2023至2026年做的全海域基础调查包含水文、地形底质和生态调查等项目,所有宝贵的海洋资料将被整合到NODASS平台,为海洋科学的进阶应用提供强大的基础。
海洋界人士指出,国海院此做法可建立生物从以前发展至今的状态,了解生物繁衍的增减,并帮助建立海洋科研的大数据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