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習新心情!從鹽分地帶出發 再現台江歷史現場及文化路徑
台南社大台江分校策办「台江流域专题研究人文营」,培育家乡设计小推手。记者郑惠仁/摄影
台南社大台江分校策办「台江流域专题研究人文营」,培育家乡设计小推手,4所国中小学生学习以艺术共创、友善空间设计的知识技艺,昨下午发表成果,希望这些研究设计,能够活化再现台江历史现场及文化路径,提供公部门的政策参考。
4天营队活动有和顺国中台江社、海佃国小「小台江」、长安国小「水水长安」、长平国小「马沙沟吼」参加,经昆山科大教授郭一勤、策展人吴科毅、台江分校执行长吴茂成指导,完成「安顺寮排水线再生」、「鹿仔瑞港历史现场再造」、「护蟹公车亭」、「马沙沟旧港生态基地」专题研究。
昆山科大教授郭一勤表示,2024台江人文社会营,是一项由台江社大发起的共学机制,虽说课程是以国中小学生为主体,但却也是跨领、跨年龄、跨地域的公民课程。课程成果包括历史、空间、生态与人本环境议题的倡议,并落实为「护蟹公车亭」、「鹿仔瑞桥」、「马沙沟生态教育基地」、「伴水而生,直加弄圳再生专题探索」等各种主题设计,这应是公民社会概念下最直接的实践机制,未来势必成为国家体制的重要DNA。
长安国小老师翁育民说,台江流域专题研究人文营的整个过程,与课纲与教改带来的改变,不谋而合,不管未来课纲如何再度变化,培养土地意识都该是永恒不变,当学生有了「土地意识」,不管去到何处,永远可以为自己和当地带来最好的影响。
和顺国中学生张右勋分享,与伙伴们一起分工合作,最后看到我们完成的「从河流到餐桌,直加弄圳河流再生」模型,心里就有种成就感。学生叶又瑀、庄卉竹说,4天的营队帮助自己了解台江特有植物,也提醒分工合作的重要,亲自踏查,才能够真正的了解植物之美。
营队活动很有挑战性,虽然很累但很有成就感,海佃国小学生薛允务表示,因为要把保护招潮蟹模型的公车亭设计出来,希望在学校门前的公车站可以做护蟹公车亭,可以让等公车的人更认识招潮蟹的生态,也呼吁市民一起来做护蟹行动。
长平国小学生吴雨恬也分享,在台江流域专题研究人文营遇到很多问题,解决方法是一直练习和跟老师讨论,最大的收获是大家要团结合作。
台南社大台江分校策办「台江流域专题研究人文营」,培育家乡设计小推手。记者郑惠仁/摄影
台南社大台江分校策办「台江流域专题研究人文营」,培育家乡设计小推手。记者郑惠仁/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