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達海基一連錯過三帖續命解方 終至不可收拾
中钢兴达海基一连错过三帖续命解方,终至不可收拾。记者刘学圣摄影
中钢(2002)投资的兴达海基成立之初就受困,一路踉跄最终倒地,各界讨论余波荡漾,总体归纳兴达海基一连错过三帖续命解方,终至病入膏肓不可收拾。
政府8年前发展@@@离岸风电@@@各方见解分歧,最终穿上「风电产业百分百国产化」的华丽外衣开始推动,中钢产业模范生的形象成为最佳代言人,毫无风电经验的中钢初次上场,就被要求考100分。中钢专家说,「经济部一开始就下错指导棋,种下祸因」。
事实上,风电产业百分百国产化只要能循序渐进,分短、中、长期定位,最终达百分百国产化,同样有说服力。例如分3、6、9年,第3年国产化30%、第6年60%、第9年国产化90%以上,最终达标;就像减排净零政策一样,一步步到位。
此时又传出阴谋论,认为一开始就压迫中钢风电百分百本土制造是故意的,为了产生对照组,牺牲中钢以成就其他事。
回到执行面,当第一时间发现台湾制造比进口货贵很多,每座水下基础都是赔钱货,中钢却仍坚持使命必达,兴达海基的帐从开始就亏损,六年来从未止血。
风电产业链企业要赚钱天经地义,中钢是金属业龙头资源丰硕,可以与产业链扩大合作范围,让同为金属业的风电成员合法开展其他商机,做为其对兴达海基「特殊报价」的回报,为什么非要直接赚兴达海基的钱不可?导致兴达亏光一个又一个资本额,最终让其夭折?
只是针对风电任务,中钢各部门本位主义,眼见负责任的高层焦头烂额,一些单位反觉得事不关己漠不关心,袖手旁观风电事业逐步走到困境。随着中钢人力老化,组织内部常见小院高墙,自扫门前雪的风气盛行,甚至中钢母体受损也无所谓,只求自己部门维持舒适圈结构,现况如此,预期除了兴达海基外,中钢潜在地雷将一个个引爆。
最后,风电链的民营企业同样可惜,若能与中钢从长计议,协助兴达海基发展,跳离短期困境,往中长期布局,即可产业链赚到钱、中钢兴达海基成事、国家政策落实,三者全赢,届时产业链企业在风电国家队内都是功臣,里子面子全拿实为上策。
以上解方逻辑清楚通透、实务可行性高,兴达海基败亡,从经济部、中钢到产业链成员都太过僵化无法灵活应变,被小院高墙困住反而看不到全局,格局拉高了、问题就变小了,困难自可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