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建农舍限制多议员吁放宽与完善基础建设 中市农业局:将向中央反应民意

市议员施志昌建议,农业局必须完善基础建设,解除偏乡盖农舍的障碍。(陈世宗摄)

2000年以后,政府开始对于农舍的兴建给予限制,必须有0.25公顷大小的土地才能兴建农舍。市议员施志昌、林祈烽针对农舍限制,希望市府能与中央反映放宽设置标准,如农保也只要0.1公顷农地,建议农业局也必须完善基础建设,解除偏乡盖农舍的障碍。农业局强调,将向中央反应民意。

施志昌表示,过去很多居住在甲安埔的市民,因为家里有农地,因此用兴建农舍的方式得以安居。但在时代转变中,不只都市房价高涨,偏乡有更多限制让居民的居住权受到损害。

施志昌说,目前农业区农牧用地平均每笔耕地实际坵块面积大多未达0.25公顷,加上农村社区土地多子继承均分关系,不易改建或扩建,造成一般人无法兴建家居农宅,要有农保身份也仅需0.1公顷,显然0.25公顷较为严苛。而集村农舍虽然未受0.25公顷的限制,且建蔽率可以达60%,但除了必须找齐20名起造人较困难之外,还不能在非都市计划农业区内设置。

他指出,因为土地使用上的限制,使得甲安埔住宅用地有限,都市计划通盘检讨还要等许多年,加上国土计划114年马上又要实施,许多土地被划为特定农业区,比例平均超过7成。这些因素,导致甲安埔看似很大,但住宅用地供给不足,市场价格自然垫高,外埔一般的透天也突破千万,而在甲安埔务农,年轻人看老一辈的薪水微薄又辛苦,让年轻人望之却步,加上房屋价格居高不下,还不如到都市找工作。

施志昌表示,农村的基础设施不足。甲安埔不像市区有区域排水或是下水道,以及很多农田是没有临路的,加上有些地方离主要干管很远,可能要装设水电还要从远处拉管线花费上百万,即使想要盖农舍也受到基础设施的限制。

施志昌建议,希望中市府除了跟中央反映是否可以修改相关法规之外,农业局也必须与水利局以及建设局共同讨论如何将基础建设设置得更完整,如此才有办法将人留在家乡,让家乡能正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