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全:博世助力中国汽车品牌全球化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本站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汽车6月6日报道 6月6日-8日,“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论坛依然以“在变革的时代塑造行业的未来”为主题,探讨变革中行业现状,激辩百年汽车工业未来。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徐大全博士在发言中指出,中国汽车行业正经历技术革命,电气化、智能化、软件汽车和新电机电池架构成为变革的主流。中国汽车生产在全球领先,去年生产3000万辆车,其中950万辆是新能源车,新能源车销售占比达35%。
徐博士提到,年轻人和女性成为新车主要购买者,90后购买者占42%,女性占35%。消费者对智能化和高档汽车的需求增加,预计未来购买价位将从10-15万上移至15-30万。自主品牌在购买意愿中已与国际品牌持平。
智能化需求推动L2+和L2++功能的普及,高速NOA和城市NOA功能的应用也显著提升。过去14个月内,主机厂平均降价20-30%,但装载技术不断升级。中国出口迅速增长,2023年出口600-700万辆车,西欧和东南亚为主要市场。
博世在中国有24个生产基地,35000名员工,其中9000名为研发人员。博世致力于电气化、自动驾驶、车身控制和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支持中国自主品牌全球化。徐博士呼吁主机厂通过技术和高质量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而非低价策略,保持有序竞争,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现场实录:
徐大全:汽车行业正在发生技术革命,这一革命给中国汽车行业带来几个现象:第一在全球汽车生产制造方面已经是一个大国。去年总共在中国生产3000万台车,中国是名副其实的生产制造大国。同时在电气化、智能化方面,中国汽车研发和应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汽车行业处于一片红海卷得非常厉害,有很多制造商在中国,同时产能相对来说比较富裕。这次变革以电气化、智能化、软件汽车和新的电机电池架构为主的。
首先年轻人成为新车的购买者,去年有42%的人是90后在购买车,同时有35%的女性是购买车主。同时2023年对新能源下一辆车,买新能源汽车的欲望有40%,同时,从图表当中可以看到,现在平均车价售价购买区间10-15万,下一台车从意愿调查角度来说将上移15-30万。也就是说,低端的车可能会被淘汰萎缩,更多的人意愿买更加高档、更加智能化的汽车。同时,自主品牌在购买者的意愿中,已经和美系、德系、日系、韩系持平了,中国人民对中国自主品牌的信赖程度在不断提高。
去年中国大概销售了950万辆新能源车,增长率是38%,同时新能源车在所有汽车销售占了35%,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家制定2025年计划。同时,之所以对智能车和新能源车更加热爱是有原因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对智能化车的需求满意度比较高。在调查当中以NOA的调查上面,中国非常愿意使用和愿意使用的人加起来85%,和美国、德国相比较来看,中国人更愿意有更加好的智能化车的应用。在右边的一张图,简单介绍一下,有去年占比38%,至上是高速的NOA和城市的NOA10%的新车装配了L2+和L2++的功能,中国年轻人希望有更智能化的汽车。2023年加上今年两个月,在14个月期间,调查了17家主机厂的降价基本上在20-30%之间,平均降价超过20%甚至30%,同时,右边的图可以看到,放了两张图的介绍,两车起来10-12月三个月不断的下降,车上增加了功能,极大地提升,比如车身运动控制、高速的NOA的启动,同时高端的车上面橙色NOA也加去了,价格一方面降,同时装载的技术在不断扩大,这是中国的一个现象,卷越来越厉害。
这是出口,今天很多外国友人,去年左边圆圈的数是出口总量,西欧77万辆车,东欧超过100万辆车,美国北美589万辆车,有两个地区画的绿色,以为则纯电动车到了西欧和东南亚,这两个地区是我们出口纯电动车最多的地方。这个地方过去三年出口增长迅速,2021年200万台,估计今年谈的是600万-700万之间。去年417万辆车有110万辆车是纯电动车,主要区域是西欧和东南亚。总体出口的增长趋势是不变的。
简单介绍博世,博世的业务是汽车零部件,去年85%的业务来自于汽车行业,得益于过去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中国发展很快,有24个生产基地,35000名员工,其中9000名是研发人员,最近的重庆建立了氢燃料工厂,超过1000名软件开发人员,为中国的软件护理,立志在中国加大投入。未来发展方向,从博世来说首先是电气化、自动驾驶、车身控制、燃料电池等等,陪同中国自主品牌走向全球,利用博世在全球的生产制造基地和研发能力,帮助自主品牌走向其他国家。在今天来的,鼓励我们的主机厂能够到匈牙利、奥地利、墨西哥、菲律宾投资,这四个国家都有我们的生产基地和机构,主机厂所在地地方,我们跟你们一起去,希望通过博世全球的能力有助于中国汽车走出国门。这个地方发表一点个人看法,中国成为一片红海,希望主机厂到国外能够认真地造好车,同时以技术为先导,同时,打造符合国外驾驶人员习惯的优良车,而不是靠低价的成本,把中国的卷带到国际上去。如果国外是一个有秩序的竞争市场,我们不要打破这个秩序,而是通过技术,通过更好的车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个是深信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从技术、从高质量产品的质量来看,国外还是一片蓝海,当然我们一定在本地化生产,甚至考虑和国际品牌携手打造在国外的车获得更多的国外市场。在这点,希望自主品牌能够有序地竞争,有步骤地进入国外,在国外获得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