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筠流浪回台湾 从光找到力量

徐芳筠在台湾念到国中就被送到加拿大温哥华念书,在台湾成长的过程全被考试占据,对生活无感。直到独立在外求学,滋养对艺术的渴望,念了艺术管理、视觉艺术管理后,24岁就在美国纽约一家画廊当上经理。

工作10年发现,徐芳筠周遭的一切都是在用「加法」过生活,永远觉得不够,甚至还要得更多,她的客户都是有钱人,但并没有觉得有钱人比较快乐,也还是会失眠,她开始思考,「这样的美国梦是我想要的吗?」,于是开始旅行。

首先旅行到智利百内国家公园,在那里,徐芳筠一直哭,当时心里想的是「我回不去原本那样的生活」,但也会怀疑这样的决定,会不会毁了自己一辈子。

接着回到离开18年的家乡台湾,旅行2个月,体验台湾,认识在地人,「如果没有这趟旅行 ,就不能做我现在做的事情」,她认为在台湾旅行像是停看听,先前在纽约的生活很急,不能放空,即使没事情都要拿著书让头脑不断转动。

在台南拍了很多老人家在树下睡觉的照片,感受到这才是应有的生活步调,也从小吃当中看见台南人做事情的专注力。

回到台湾后最常被问到:「为什么要回来?」在徐芳筠眼里,「台湾很好,只是我们连自己好在哪里都不知道。」

进入中强光电文化艺术基金会后,她和团队从改造台南风神庙的光照开始,进而带动风神庙的观光、导览、讲座,也让庙方的人重新找到在的价值。

徐芳筠认为,「有没有光,心理层面多于实际」,这次她在澳门「台湾周」举办讲座,她看到澳门的夜晚都有光,点亮古迹,这方面可做为台湾学习借镜。

走过许多城市,徐芳筠感受到「光就像一个城市的表情、一种生活态度,」台湾在她眼里是内敛朴实,「如果我们城市的光也是这样,会很吸引人。」10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