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提「类地方流行」模式 轻症年轻人打过疫苗关3天就好
精准居家隔离可以65岁的年龄作为区分,再进一步分成施打疫苗、未施打疫苗者,以及使用抗病毒药物、未使用抗病毒药物者。(图取自新冠肺炎科学防疫园地)
台大公卫学院教授陈秀熙团队提出「类地方流行」模式。(图取自新冠肺炎科学防疫园地)
新冠肺炎疫情走向轻症化,不少国家已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公卫学者指出,目前许多国家都对确诊者隔离天数进行调整,面对大流行到地方流行的转型期,即「类地方流行」时期,台湾在未来这4个月内,可依疫苗接种、投药情形调整轻症者居隔天数。65岁以下施打疫苗者,可隔离3天即可,但若是65岁以上未打疫苗、未使用抗病毒药物者,则隔离天数应拉长至14天。
台湾在大流行转型成地方流行之时,将面临冬季呼吸道疾病流行期 (2022年10~12月以及2023年1~2月)。为适应这段转型期间,台大公卫学院教授陈秀熙团队提出「类地方流行」模式,以兼顾新冠肺炎、流感疫情,轻症个案居家隔离天数的调整就是其一。
公卫学者林庭瑀指出,研究团队以施打追加剂、未施打追加剂感染后的病毒量变化进行评估,发现施打追加剂者感染3天后,高达95%病毒量达到极低状态,未施打者则需等到7天。至于轻症长者, 从轻症变为中症多会在2~4天后发生,6天前都有可能性,而轻症到重症则约需4天,因此建议缩短施打疫苗年轻族群的居隔天数,拉长65岁以上长者的居隔天数。
陈秀熙表示,为达到精准居家隔离,可以65岁的年龄作为区分,再进一步分成施打疫苗、未施打疫苗者,以及使用抗病毒药物、未使用抗病毒药物者;若为65岁以下施打疫苗者,可隔离3天即可;未施打疫苗者若用药可隔离5天、未用药则隔离7天;
至于65岁以上,或慢性病、免疫力低下的轻症个案,陈秀熙表示,有施打疫苗且使用抗病毒药物者,可隔离5天,未用药则隔离10天;而未施打疫苗的长者及高风险个案,若用药可隔离7天,未用药则需拉长隔离天数至14天。
陈秀熙表示,由于高达6成的人都属于65岁以下、施打疫苗者,若缩短隔离天数至3天,对于医疗等各行各业的人力而言很重要,有助经济复苏,而长者、高风险族群拉长隔离天数,也能减少中重症风险。
除调整隔离天数,陈秀熙表示,面对「类地方流行」时期,密切接触者若有施打双价次世代疫苗或第4剂者,亦可将「0+7」政策转为「0+0」;未施打追加剂者,可从原本的「3+4」转为「0+7」。
另一方面,由于50~64岁及65岁以上族群中症趋势持续上升,陈秀熙认为应省思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扩大开放至50~64岁族群,以免由轻症变成中症,同时也须考虑双价疫苗全面开放至18岁以上成人,提高社区免疫保护力。口罩方面,则建议解除口罩令(除公共场所、大众运输、大型集会场所),鼓励「口罩自主」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