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 缔造新兴工作机会

可再生回收的工研院「易拆解太阳光电模组」,以创新科技开创循环经济新商机,其研发成果也获得2021年「全球百大科技研发奖」入围肯定。图/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研发的「等温高效率水气分离技术」获得2021年全球百大科技研发奖,这是全球首个能借由空气制造洁净水源的独特技术,采用创新薄膜材料—氧化石墨烯薄膜,直接从空气萃取不含氮、氧的水,目前已技转奇鼎科技,盼能够藉产业力量解半导体产业缺水燃眉之急。图/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易拆解太阳光电模组

工研院等温高效率水气分离技术

前言:当前经济增长的方式多是借由资源的开采、制造、消费和废弃物产生的线性经济活动进行,造成了资源耗尽与环境负荷的挑战。联合国环境署(UNEP)表示,过去50年来全球对于资源的需求从未有下降过,由于世界人口倍增,原料开采增长了三倍,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则增加了四倍。使过去20年中,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加速增长,造成90%的生物多样性消失和水资源短缺,及气候变迁的种种环境的影响。

国际能源署(IEA)在「2019年全球能源与二氧化碳状况」报告指出,受强劲的全球经济的推动,全球能源消耗以自2010年以来的平均增长率近乎两倍的速度增长。2018年的CO2排放量增加了1.7%,并创下了新纪录。

面对资源消耗造成了物资稀缺,及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的情况下,循环经济的倡议,认为所有的物质皆可利用、再使用,在没有废弃物的思维,让过去认为的废弃物料,可透过循环式的物料运用方式生生不息,是提供物资并消除废弃物污染的解方,并具有持续提升经济成长的潜力。

在面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退化的挑战,经济发展势必要在环境保护为前提的方式下进行。由线性经济转为环保与经济兼顾的循环经济,将影响到的工作转变,是需要关注的议题。

以重复使用来延长产品寿命不仅能保护环境,并可创造就业机会。欧盟社会企业回收再利用组织(Recycling European Union Social Enterprises, RREUSE)的报告,针对重复使用能创造的工作潜力估计,以10,000吨废弃物产品和材料为单位,焚化处理可创造一个工作、垃圾掩埋可创造六个工作、回收利用则可创造36个工作,而翻新和再利用则可创造296个工作。对废弃物以循环再用的处理,如以翻新和再利用的处理取代焚化,不但可降低焚化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能从一个工作机会,提升到296个工作机会。

2018年国际劳工组织,强调循环经济是资源利用和消费永续性的典范,摆脱开采、制造、使用、丢弃的模型,采用回收、再利用、再制造、租赁和更长的商品寿命的模式。以循环经济情境,包括了:塑料、玻璃、木浆、金属和矿物的回收率每年持续增长5%,取代了直接开采这些产品的主要资源;以每年1%的速度减少了所有权和商品更换,模拟通过租赁和维修服务。估计到2030年,施行循环经济情境与日常经营情境相较,循环经济在全球将多出600万个工作。工作机会的增加大多为二次材料加工(如:钢、铅、锌、锡、铝、贵金属、木质材料等)之废弃物处理类;维修、批发/经纪贸易、销售等服务工作类及研究发展等。而工作机会减少者为原材料开采类(如:金属矿、煤、原油、天然气等);第一次材料产品制造类(如:铁和钢铁合金)及电力之煤炭生产等工作。

欧盟的研究结果指出,欧盟以循环经济做为政策优先事项,是正确的方向,因为循环经济政策将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有助于提高工作机会。欧盟2018年也对循环经济政策对劳动市场的影响进行研究,估计到2030年,在整个欧盟经济中应用循环经济原则,使欧盟GDP增加0.5%,并创造约70万个新的工作机会。欧盟选择了五个重点关注产业,产业的范围足以代表欧盟最重要的循环经济行业和活动。这些产业为:食品、建筑、机动车辆、废弃物管理、及电子和电气设备。

有鉴于循环经济将有更多的新型态的服务型创新产生,而新工作机会多数发生在中小企业上,加上中小企业用人比例高于大企业,加强中小企业的业主及人员知识与技能,将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对于循环经济的需求,必须增进跨领域人才、整合型的人才、ICT科技人才的技能的培养,以让各行各业的回收循环可以融会贯通,并以数位、网路平台和技术追踪,加强供应链之间的连接。

另外,消费者的消费选择为循环经济的源头,消费者对循环经济的价值观认同会影响台湾循环经济的发展。建立消费大众的社会参及对循环经济理念的知识与认同,对循环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台湾的自然资源不足,资源供应风险可能造成经济负担,加上环境承载能力有限。让资源有效循环运用,并减少废弃物产生的环境负荷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超前部署循环经济人才,加强循环物资的自主能力,以环境友善与经济的创新的能量提升竞争力,将是未来经济发展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