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生医工程设计创业年会登场 台湾新创量能受瞩目

史丹佛大学创新医材设计中心主任Josh Makower是Biodesign「以终为始」、为需求找创新解决之道概念的最初倡议者。(2023亚太生医工程设计创业年会提供)

台北医学大学生医设计创新中心执行长吴孟晃分享台湾生医创新的成果。(2023亚太生医工程设计创业年会提供)

亚太区指标性创新医疗活动「BME-IDEA APAC 2023亚太生医工程设计创业年会」,今起连续3天在台北医学大学盛大举办,来自美、澳、日、星、印、以、义、法、丹麦等十国Biodesign医疗创新核心人物,近35名专家与本土医疗创新生态圈齐聚一堂,以「链结亚太生医创新资源,让国际看见台湾生医新创量能」为主轴,从全球医疗新创政策与支援的观点出发,寻找亚太地区实践创新的新路径。

此次高峰会聚焦国内外生医产业趋势、创新教育成果和ICT产业跨界合作,同时邀请国内多家知名企业与新创团队分享医疗创新经验,吸引国内逾400名创业投资、研究机构、ICT及生医相关专家报名参与本次盛会。行政院副院长郑文灿、生策会执行长钱宗良、台北医学大学前后任校长林建煌校长、吴麦斯校长以及陈瑞杰董事长也出席本次盛会,产官学研界齐力营造医疗创新友善环境。

BME IDEA(Biomedical Engineering Innovation Design and Entrepreneurship Alliance)缘起于美国史丹佛大学,2003年BME IDEA会议首度在旧金山举办,迄今联盟会员横跨五大洲超过30国、200所大学。台北医学大学2021年首度成功争取与澳洲Biodesign合办这项亚太区指标性的创新医疗活动,今年「BME-IDEA APAC 2023」重新回到台湾,显示近年北医不遗余力协助创新团队募资与国际链结,辅导团队技能、协助降低产品开发风险等种种努力,让国际看见台湾实力。

北医生医设计创新中心执行长吴孟晃表示,Biodesign课程源自于美国Stanford史丹佛大学,2000年从矽谷开始。有别于传统创新以「科技」出发,Biodesign以「需求」导向出发,结合技术,运用于医疗、医材创新,这个方法使得解决方案得以快速问世,过去以技术导向的创新,可能花5到10年等技术成熟,才开始找市场,Biodesign则是「以终为始」的概念,从需求出发,一开始就考虑后面的风险与市场,效率、速度都比传统技术导向方式快。

多年来,光是史丹佛Biodesign已顺利催生超过百家新创公司,每个方案至少都解决超过10万人以上的医疗需求。而台湾的生医创新能量也不逊色!吴孟晃说,像是益安生医开发出「心导管术后止血装置」,先前已经以高价将让与世界级医材大厂Terumo;台大神经外科医师黄博浩新创公司ClearMind Biomedical发展出创新内视镜医材,透过微小伤口,清除中风患者脑中血块,也获得FDA认证。

本次主办单位台北医学大学Biodesign中心也成功催生许多团队,包括强骨生医开发出脊椎保护装置,可以降低患者开完刀后再次复发风险,经功效测试达到相当好的成果,获得许多国外医师团队青睐与肯定。另外,由北医与北科大团队Omnisurgica合作开发的人工智慧光学影像系统Transcope,利用人工智慧再加上特殊光学影像,解决内视镜手术中出血导致视野模糊的问题,进而减少手术风险,目前已经可以达到98%出血点辨识,成功提高影像品质5到20倍,降低手术风险,有机会在明年前两季衍生新创公司。

史丹佛大学Biodesign共同创办人Josh Makower指出,医疗技术正在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发展,亚太地区在生医设计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吴孟晃指出,台湾医疗创新虽然资源有限、但却有很大的潜力,未来包括永续发展、新兴疾病等,都需要快速反应的开发方法来因应,让医疗创新从需求出发,加速医材或是医疗技术的开发进程,帮助应付未来各种挑战。

今年高峰会的议程将重点关注亚太地区生医设计中心之间的资源交流、讨论医疗创新政策和战略、展示创新团队以及制定行动计划。新冠疫情后,包括疫苗与治疗方法的创新、远距医疗与数位医疗的发展、数据科学与人工智慧的应用、健康监测和生物传感器的使用、生物技术以及基因疗法的推动等新趋势,不仅将提高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效果,也势必改变未来医疗与保健的面貌,可以预期后疫情时代生医领域将有持续创新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