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行動/除役潮:擔心太早?風電垃圾別留子孫

风机进入除役期,庞大的叶片将产生可观的「风电垃圾」。但风电垃圾不光只是一场垃圾危机,更攸关台湾如何诚实看待绿能发展。

问起风电除役后,玻璃纤维制成的叶片如何处理,从官方到业界几乎有志一同,会异口同声地反问「现在担心太早了吧?」毕竟明年只是陆域风场届龄,才刚进入「除役期」,距离离岸风电也退役,大量汰换叶片的「除役潮」,少说还有廿年。

同样的情景也曾发生在光电上,二○一三年,马政府大力推动农电共生,农委会为此打开大门,却迅速走向失控,成为「种电不种农」乱象,直到二○一七年修法才平息争议,但全国废止农电共商案场超过百场,直到事态严重,政院才紧急跨部会研商,订定废光电板清运、回收基金。

然而,补了废光电漏洞,来了废风电漏洞,叶片由玻璃纤维制成,玻纤回收不是新技术,但巨大叶片进入回收市场却不具经济效益,当政府缺乏配套时,不仅将成新一波垃圾危机,也可能创造新的地下商机。

这些漏洞都源自当初在推动绿能政策时,天花乱坠地隐恶扬善。绿能的绿,是来自发电期间的节能,前端制作、后端废弃,耗能与成本却未计入,当习惯成自然,廿年前没能解决的难题,留到现代依然无法解决,更不用说留给下个廿年。

反核论述曾称「台湾地狭人稠又面临核废料无解,终结才是因应之道」,然而推动绿能时,和硕董事长童子贤却提出数据指出,若想满足二○三○年的台湾耗电量,需要十二个台北市面积土地的太阳能发电;廿五年后必须废弃的巨量太阳能废弃垃圾,面积有两个台北市大小。风电废弃物带来的启示来自台湾不曾正视绿能带来的代价,造成还没有真正享受到绿能红利就要承担苦果。留给下一代的负面帐单,我们不应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