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行動/風機退役潮 綠能垃圾來襲

台电盘点,多处陆域风场的风机将陆续退役,所产生的废弃叶片如何回收处理变烫手山芋。图为叶片报废品。记者黄仲裕/摄影

今年八月六日,环境部环评大会通过澎湖中屯风机的更新计划,台电计划拆除运转逾廿年的八部陆域风力发电机组,然而庞大的叶片汰换下来应该如何处理,将揭开台湾绿能发展的全新挑战—绿能垃圾危机。

随着全球净零碳排目标,绿能成为许多国家的发展重心,台湾也不例外。然而,廿多年前首批设置的陆域风电也进入除役期,台电盘点,中屯风机除役后,石门、台中港、新竹、彰化工业区及麦寮等陆域风场风机,都将于二○三一年前陆续退役。

玻璃纤维制作 国外多采掩埋

一座风力发电机分为三大部分,塔架属于钢材,八支总量至少四十七万公斤,电力设备也含有钢铁、铜铝,都能回收再利用,具备商业价值。唯有叶片,为了保有延展性,原料为树脂与玻璃纤维,虽然无毒无害,但一旦固化成型,却不易回收再利用。

这些风电废弃物兼具巨大、回收不具经济价值的双重特性,国际大多将废弃叶片破碎后掩埋,但台湾土地狭小,掩埋场更长期被视为邻避设施,台电与业界思考各种解方,但截至今日都不是成熟的商业模式。废弃叶片,成为号称干净绿电下的难以承受之重。

台电拆除风机 研发就地裂解

除了全台现有的四一二座陆域风机、三七八座离岸风机将产生庞大的叶片废弃物,根据经济部预估,二○五○年,风力发电将占总发电量的百分之卅七,远超越光电的百分之十四点八,位居所有发电模式之最,意味着未来风机叶片废弃物将急遽增加。

台电再生能源处处长蔡英圣表示,台湾地狭人稠,不适合掩埋处理,因此正参考国际作法,包括以高温焚烧制成水泥窑,或是制成装置艺术。同时也在研发「就地裂解」,以减少搬运需求。

中屯村的风机,蔡英圣表示,明年四月拆除后将暂时存放当地,等待技术成熟再进行处理。

「叶片回收」并非首次被提起,中华民国太阳光电暨储能品质安全协会副理事长叶文村说,早在廿年前于苗栗设风机时,居民曾问过除役后如何解决垃圾问题,当时各界都认为廿年后才除役,科技进步肯定能解决,结果却非如此。

行政院能源及减碳办公室副执行长林子伦表示,「我想我们必须承认,早期制造商对于叶片的资源循环并非原始设计概念」,这也是为何净零碳排的十二项战略中,希望建构资源永续循环。

林子伦表示,国内外在叶片源头设计已开发出全回收模式,旧叶片回收则应强化处理机制,例如比照旧光电板增列回收基金,国外也有对业者课予基金,协助研发处理方式,国内也应参考。

业者评估延役 避开回收难题

由于叶片回收市场不成熟,台电与民间业者皆在评估让既有风机延役,若风机结构强度、环境条件合适可申请延役五到十年,「让子弹飞」的同时也能维持发电,观望回收技术成熟后再除役。但延役标准如何审查、谁来审查?也将是烫手山芋。

二○二五年春季时,拆下来的风机叶片累积高度将达到一○五○公尺,接近两座一○一大楼的高度,未来十年将有九百支废弃叶片退役,无论是掩埋、焚烧或转入他国二手市场,资源循环的背后都必然会产生额外的碳排与成本。

前几年,光电板面临汰役潮时才上演垃圾危机,如今风电也步上相同后尘。当绿能已是国家重要政策时,这些长期被忽视的隐形成本,台湾准备好要面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