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智能商机崛起

垃圾分类智能商机崛起 图╱新华社

大陆近年城市生活垃圾量

随着大陆愈加重视垃圾分类与回收,也掀起相关AI技术应用,包括街道上的环境卫生机器人,到垃圾中转站透过视觉技术和机器手臂进行分类等,每一环节朝向全面自动化发展。

官方政策要求下,大陆各地2019年起掀起「垃圾革命」。从垃圾分类、回收,乃至于再利用,逐渐形成规模性产业。尤其在人工智慧的加持下,有愈来愈多城市利用机器人进行垃圾分类,不仅可减少有害垃圾对人类的损害,并可以精准进行分类,以提高可回收利用率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上路打响垃圾分类的第一枪。根据大陆住建部要求,到2020年底,全国46个试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并提出至2020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政策实行一年多下来,多省市垃圾分类系统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已达要求。各城市在垃圾处理的人工智彗应用也是百花齐放。

AI加持 垃圾分拣更精准

目前大陆主要的垃圾分类机器人应用,主要是利用机器视觉扫描后并透过大数据将垃圾分类,再通过机械臂抓手或吸盘等方式,将不同类别的垃圾装入各自的垃圾分类区。

以北京大兴来说,于2021年推出首个应用于混合垃圾中转站的人工智慧分拣机器人,在上述的分类功能外又添加新的应用。

垃圾到达大兴这个中转站后,会先由智慧型机器人将其中的可回收物分拣出来,并对其中的高值可回收物和低值可回收物进行精准分类,剩余大约30%不可回收的垃圾才会被进行填埋或焚烧处理。

这个机器人针对不同类别的垃圾配备吸取和抓取两种分选方式,且可以一年365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并保持每分钟85~95次的分拣效率,是人工分拣速度的2~3倍,效率大幅提升。

北京市中关村2021年2月份则推出智慧垃圾分拣站,可通过红外感应、机械手臂等应用,实现厨余垃圾整包投放的功能,也为民众省去干湿垃圾分类的麻烦。不仅如此,垃圾分类监管平台可实时了解社区民众投放垃圾情况,如遇到民众违规丢垃圾,平台可通过设置在垃圾驿站语音系统进行提示,杜绝乱丢垃圾行为。

浙江推环卫机器人巡检

浙江省杭州市则推出「环卫机器人」,在城市区内代替人工巡检,在部分路段公园广场等地识别零散垃圾,分类捡起后再集中处理。

此一机器人长宽高约在1公尺左右,大到可乐罐或矿泉水瓶,小到烟头纸巾,都能透过机器手臂抓取后准确投放在标有「其他垃圾」或「可回收物」的垃圾箱中,识别度高达98%,每天持续工作8小时,可以拾取35斤左右的垃圾。目前杭州已有两台环卫机器人,可替代4~6名人工工作,未来也将推广到更多地方。

另外,杭州市萧山区则在2021年推出生活垃圾智慧监管系统,在全域范围内推行「一户一桶一卡一晶片」的智慧帐户模式。每户居民都有专属的分类二维码,每次的丢垃圾的时间、垃圾分类情况、垃圾重量等基础数据均能实时上传至智慧帐户。智慧监管系统后台接收到数据后,通过比对分析,可第一时间了解民众垃圾分类的情况。目前,萧山600多个小区、300多个村的40万户居民都有专属的垃圾分类智慧帐户。

在人工智慧的帮助下,未来大陆的废弃物回收工作有可能实现无人化,并提高垃圾分拣效率及回收应用,但另一方面,个人资讯被扩大监控的疑虑也随之而来。在效率与个人隐私上如何拿捏取舍,或是此一产业下一步的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