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交大推六家院區蓋群聯大樓 客家學院老師連署抗議

古迹「问礼堂」紧邻阳明交大校区停车场,未来拟兴建校舍大楼。记者巫鸿玮/摄影

国立阳明交大竹北六家校区近期传出将以产学合作之名兴建群联电子研发大楼,该校区客家文化学院多数老师强烈反弹,就是因为六家校区具以客家文化教育发展为主的历史脉络,还保留了国家三级古迹「问礼堂」等历史建物,痛批校方与企业强推兴建大楼「如在近300年的古迹群中插下一把利刃」。15名师生代表昨晚发起反对连署https://sites.google.com/view/hakka-nycu/,目前已破千人连署响应。

对此,阳明交大与群联电子发出共五点联合声明,第一,学校基于推动产学合作的目的,由企业出资在竹北六家校区兴建产学研发大楼,由双方利用该大楼的空间进行产学合作,共创校区学术研究、未来的AI应用及科技产业的发展。

第二,校园的永续发展长年来都是校方与各学院在积极的探索与推动,本合作案亦基于此一理念下而进行,寄望对六家校区客家文化历史价值的保存与永续发展,尽一份心力,符合当初以保存客家文化及鼓励教育宗旨。

第三,本案推动过程会审慎严谨,依有关法规程序予以评估,并配合周边文化资产及环境,于现有停车场空地进行产学研发大楼及未来停车空间的整体规画建设,不会破坏客家古迹群及影响到古迹群的维护及保存。

第四,产学研发大楼完成后,建物所有权归属于学校,再依据学校规定提报校内审查程序,核算租金出租给捐建企业,并无校方擅自以远低于市价价格将此特殊校地交予企业使用的误会。

第五,本案后续亦将积极参考各学院、专家及相关贤达人士建议,审慎评估沟通凝聚各界共识后,再决定后续的推动。

由客家学院博士班学生邱星崴、学生会交通分会学生议员李坤翰、人社系副教授林秀幸等共15名师生昨天晚上共同发起「反对阳明交大以产学合作之名强推客家学院校区兴建商办大楼案之连署」,声明罗列校方强推兴建商办大楼恐带来的历史、教育与交通等冲击,并强烈质疑此案的程序正当性。

连署声明指出,阳明交大校方为群联电子解决该企业办公室四散竹北且租金昂贵之虑,以产学合作之名在客家学院所在的竹北六家校区兴建办公大楼。以40年为期,企业具70%面积优先使用权并缴纳租金予学校,30%面积则由阳明交通大学使用。「此地涉及古老聚落与文化资产保护价值,我们在此严正表达反对。」

声明内容也点出,六家校区独特的历史脉络与地理背景,是早年在高铁特区土地征收的背景下,林氏家族以保存客家文化及鼓励教育为旨,经由县政府以象征性价格将该区赠予交大成立客家文化学院,客家文化学院的成立深受此托付。

连署共同发起人批评,校方罔顾此历史过程与文化责任,未和客家学院师生取得共识,也未对周边文资与环境有严谨评估,就将远低于市价价格的特殊校地交给群联电子使用,「暴露顶尖大学为获取校务基金及资源挹注,盲目接受高科技企业主导,以产学合作为名实则掏空大学自主的短多长空,更可能招致图利私人企业之嫌疑。」

有阳明交大老师私下不满说,企业捐建大楼是美事一桩,但不选在校地更大的光复校区,为何偏偏得选在竹北六家校区?恐怕就是因为竹北市寸土寸金,只要捐建大楼就能优先取得使用权,但这里正是拥有完整客家聚落之处,校方强硬推动相当可恶。

连署共同发起人之一、阳明交大人社系教授连瑞枝说,竹北六家校区名义上为交大校地,实则为六家古厝,是全世界少有坐拥文化资产聚落的学院型校区,客家学院老师几乎都持反对态度,但校方高层多次派员沟通,依旧无视老师们反对意见强推此案。

「校方高层强硬要盖研发大楼,完全是不了解六家校区的历史背景。」连瑞枝说也提到,六家校区非一般校地,有其保存客家文化及鼓励教育的历史脉络,但校方今年已迳自在校务基金管理委员会议与校务发展委员会议强硬通过,一旦5月28日校务会议通过备查即代表通过,老师们为之气结,决定携手发出连署,盼挡下此案。

古迹「问礼堂」紧邻阳明交大校区停车场,停车场未来拟兴建起校舍大楼,遭阳明交大师生质疑破坏古迹环境。记者巫鸿玮/摄影

古迹「问礼堂」紧邻阳明交大校区停车场,停车场未来拟兴建起校舍大楼,遭阳明交大师生质疑破坏古迹环境。记者巫鸿玮/摄影

古迹「问礼堂」紧邻阳明交大校区停车场,未来拟兴建校舍大楼。记者巫鸿玮/摄影

古迹「问礼堂」紧邻阳明交大校区停车场,未来拟兴建校舍大楼。记者巫鸿玮/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