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刺激经济不能忽视消费端,建议给低收入者发现金

*本站财经智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本文不构成投资决策。

姚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博雅特聘教授)

60s要点速读:

1.刺激经济最好的办法就是发现金。给那些失业者、低收入者发现金,或者直接给最低收入的50%或者30%的人口发现金。

2.发现金或者消费券的难点是在思想上。中国人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无功不受禄。要想获得一定要付出,没有付出就不能有所得。

3. 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各个用人单位的预期就不会好。当预期不好的时候,招人就会比较慢,甚至还会裁人。人才的雇佣是长期的事情,不能今天招聘,明天就让员工离职。

正文:

当前失业率高企,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各个用人单位的预期就不会好。当预期不好的时候,招人就会比较慢,甚至还会裁人。人才的雇佣是长期的事情,不能今天招聘,明天就让员工离职。招来人以后,企业都期待你在这里长期工作,所以他们一定是看未来的。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的预期就不会好。预期下降,他们就会停止招聘、停止投资,甚至开始裁员。这是我们现在看到就业形势不好的最重要原因。

2022年5月31日,国务院印发6方面33项措施全力稳经济,而且派了督导组到各地去督导,这些措施是会起作用的。其中的财政政策,还有一些救助政策会起比较大的作用。财政政策就是保投资,投资上去了,把市场需求的底托住,对稳定就业的帮助会比较大。例如,疫情下的一家小餐馆,如果政府不进行任何救助,这个小餐馆是支撑不了多长时间的,一个礼拜不开门还可以,两个礼拜不开门它就不行了。像KFC这样的餐饮企业是没问题的,因为KFC财大气粗,而且它很容易送外卖。我们现在因为不能上餐馆堂食,就经常性地去KFC订一个简餐,所以它能坚持住,但其他小店就很难了,生意一下降,它可能就没办法维持。这时政府出台一些保护市场微观主体的措施就会起到效果,特别是在租金方面。

现在部分地区的国有物业免除租户三个月的租金,或者是暂缓三个月的租金。我觉得地方政府可以再进一步和房东们好好谈,房东们不能逼着这些小企业非得交房租。你硬让他交,他只好说我关门算了,交不起。现在说你先缓交三个月,大家都能渡过难关,这样就业率就可以保住,即使不能支付高工资,但至少员工不会失业。

在这个基础上,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到一条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政策。想要社会面上一例感染都没有,这是难以做到的,找到常态化的防控政策至关重要。

有些餐饮行业的企业,它本来已经重新开张了,人气慢慢回来。刚过一个礼拜,你再关了,至于关多长时间?不知道。这么折腾几次,这些企业就受不住了。餐饮行业还好一点,如果制造业企业被这么折腾一下,他就不敢再开工了,因为开工一次成本很高。我们知道生产企业开工之后,固定成本特别高,开工之后再让它关,他会受不了的。所以他会非常犹豫,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又封闭,这不是一种常态化的管理方式。

哪怕一个工厂里面出现了几例感染,我可以在这两三天暂时封闭一下,做一下核酸。两三天之后,没有新增病例了,就再正常重新开工。根本用不着完全封闭一个礼拜,那他就得停工了。在保障工厂不停工的情况下,能不能也做到精准防控?我觉得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所以建立企业的信心,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一条常态化的疫情防控的新政策。

第二方面是要有一些手段来刺激经济。现在一提到刺激经济,唯一能做的就是政府投资。这些年下来,至少从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每次遇到问题就是政府投资,好像就不会干别的。我觉得要转变思路,刺激要全方位,投资也要,但是不要把消费给忽视了。我们现在的消费面着力不够,信心起来得慢。投资是局部性的,要传导到整个经济,链条太长了。

消费不一样,消费是直接的,它直接创造需求。老百姓去商场买东西了,商场里面就有需求了,人气就旺了,做投资能看到人气也很重要,这不光是个经济问题,还是个心理问题。为什么大家觉得酒吧里有了人了,饭店里头有了人了,大家就觉得经济开始好转了。他不会说那个酒吧赚了多少钱,商场赚了多少钱,大家是觉得有人上街了,人气回来了,大家就觉得我们该做点生意了,我们可以做点投资了。

有些人质疑发放现金或消费券的方式。他们可能不是担心消费券或者现金不能拉动经济复苏,而是担心今年给老百姓发了钱,明年老百姓接着问你要怎么办?他们认为不能随随便便给老百姓发钱,发钱就会养懒人,就会造成懒人思想,会变成政府的负担。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2020年已经有好几个城市发了消费券,老百姓也没有把政府给赖上,说2020年给我发了,2021年还得接着给我发。老百姓还是理性的,知道这是一次性的。

还有一些人可能会说,各地千差万别,由中央政府发现金或消费券,这不行。比如给云南大山里的老百姓发1000块钱,老百姓觉得这些挺值钱的;可是到了一线城市1000块钱并不多。这个说法有一点道理,但是中央可以发一个专项债,这些债由各个省自己认领。发达地区说我未来财力雄厚,发1000元不够,我要发2000元。反正这个债是地方政府背上的,是用地方未来的税收来偿还的。云南说我这里疫情不严重,我也不想去刺激经济了,我不要发现金或消费券,那也可以,这件事完全可以是中央和地方结合起来。但是中央这个举措非常重要。就像我们发3.65万亿专项债,这是中央给了地方的一个政策,中央给你举债,地方用地方税收还。

为什么大电器商愿意发消费券?实际上在这背后有一个问题,消费券依赖于生产者的财力。因为大电器商财力雄厚,这成了它促销的手段了。2020年政府出10%的折扣,企业再出10%,加起来是20%。谁能出得起这10%?当然是那些财大气粗的公司,所以这造成了很大的不公平。

消费券的意思就是要指定用途,那就干脆发大家普遍能享受的东西,不要发彩电、冰箱。2020年我太太也去领了一张消费券,是买彩电用的,我们家又不需要彩电,所以作废了。美国商场里老发打折券,最后他们发现了只有60%的打折被兑现了,因为好多人觉得没用。我没有看到关于中国2020年消费券兑现比例的研究,但我估计不会超过60%。

反倒是那些餐馆消费券的兑现率可能高一些。但这种也有一个收入分配的问题,哪些餐馆能承受10%的折扣?能够打折的餐馆都是有一点名气的餐馆,街边小店打不起10%的折,所以最终是中产阶级人群上中产阶级的餐馆消费,普通老百姓没有获益。要面向普通大众,就得发放食品券,既可以到普通餐馆消费,也可以到商场里面买食品。

但是我觉得这个其实还不是最好的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发现金。给那些失业者、低收入者发现金。或者直接给最低收入的50%或者30%的人口发现金。有很多人担心,你给大家发现金,他就存起来了。实际上,最低收入的30%的人根本就没有储蓄,他是月光族。特别是年轻人,他一个月的工资基本上都花光了,一旦他的收入下降,甚至失业了,那他马上就困顿了,得和家里要钱了。如果你给他补贴,连续三个月,每个月给1000块钱,我估计绝大多数人都得花掉,根本不用担心他们会存起来。

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萨勒教授提出了心理账户理论,并且获得了诺贝尔奖。所谓心理账户就是人们在心里无意识地把财富划归不同的账户进行管理,不同的心理账户有不同的记账方式和心理运算规则。政府给他发一笔钱放在央行的APP,那这些钱就是用来消费的,他会有这种心理。而且你给他规定,三个月不花这些钱就作废了,因为是电子货币。

在经济学理论中,无谓损失指由于市场未处于最优运行状态而引起的社会成本。如果消费券指定消费的品种,就会有无谓的损失。因为我不一定需要那个产品,但是为了享受那20%的折扣,我去吃一次饭,这是无谓损失。给现金的效用是最大的,而且给现金也会带动其他消费。他拿了钱之后要出去吃饭、买东西,不一定就只花央行给的钱,他自己有钱也会花一些,也有带动的效果。或者也可以把消费券和现金结合起来用,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办法。

我们现在要有大的举措,发消费券也好,发现金也好,一定得是由中央政府来做,不能再像2020年那样,由地方政府做。地方政府做的话就是有钱的地方做,没钱的地方不做。更重要的是表明中央要下这个决心,要关注老百姓,特别是失业者和低收入者的生活,而且我们想用消费推动经济复苏。这样给大家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央政府的决心很大,我们就有信心了,就不再裁人了。我想中央政府发,平均到每一个人头上1000块钱也就差不多了。如果给最低的30%的人,就是每个人3000块钱,以中国的财力能做到这样已经相当不错了。那对经济的直接影响有多大呢?按照我们现在计算大概拉动经济增长1.4个百分点,那也不错了。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信心的问题,把信心建立起来。

发现金或者消费券的难点是在思想上。中国人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你可以叫它贤能主义。贤能主义有好多种,具体到发现金和消费券这件事上,就是无功不受禄,要想获得一定要付出,没有付出就不能有所得,怎么能平白无故拿国家的钱呢?很多人不支持发现金,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无功受禄不符合贤能主义。

还有就是我们在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重生产、轻消费的倾向。在计划经济时代,连服务业都不叫生产行业。只有那些正儿八经的工厂才叫生产。服务业都是辅助,只能说必要的可以有,非必要的都不能做。一切都是围绕着生产进行。

过去这40多年,尽管我们服务业都大发展了,但是在很多官员还有包括很多学者的头脑里面,还是不能提消费。要提消费那就养懒人了,我们负担不起,我们还是个发展中国家,要以生产为主。所以在需求端重投资、轻消费,觉得投资好。比如投资建一个高速路,建一座桥,看得见摸得着,将来它是有生产性的,可以提高我们长期的生产能力,是老百姓的长期福利。消费是短期的,花完就没了,这样不行,这都是我们根深蒂固的想法。

但是他忘了一点,中国现在好多投资其实都是消费型的,比如我们的高铁主要是运人的,不运货。但中国的高铁都是亏损的,我不知道现在铁路总公司负债多少,早两年是五万亿、六万亿,估计现在得涨到七、八万亿了。铁路总公司是不可能把这些钱还上的。你就算一算它每年的收入,光是负债的利息就把它拖死了。

高铁其实也是老百姓的消费。地铁也是消费。没有必要区分得那么清楚。修高铁是对的,修地铁也是对的,但老百姓的即时消费就不对。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而且修这种基础设施是要不断往里投钱的,得维护,考虑长期的维护费用。为什么非得要建那么多的高铁?很多高铁都没有多少人坐,都是浪费性的。那为什么不提高老百姓即时的消费呢?

本站财经智库(微信公号:wyyjj163) 出品

本站财经智库是本站新闻打造的财经专业智库,整合本站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依托于上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针对经济学热点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欢迎来稿(投稿邮箱:cehuazu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