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喜与忧

(图/中新社)

时隔4年,中国再次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十年来「一带一路」交出了怎样的答卷?未来十年又将何去何从?一带一路十年建设可谓喜忧参半。但既然习近平在本次峰会的开幕式定调「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那么无论风险挑战有多大,一带一路都会继续走下去。

首先,合作伙伴共建一带一路的热情不减。据中方披露的最终资料,本次论坛共151个国家和4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注册总人数超过1万人,是名副其实的国际盛会。其中来自各大洲的26个国家派出了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者高级代表。俄罗斯、哈萨克、印尼、蒙古、巴基斯坦、越南、寮国、柬埔寨、匈牙利、塞尔维亚、肯亚、衣索比亚、智利等国更是连续三届峰会派领导人出席,堪称一带一路的基本盘。

然而,从出席的领袖数量来看,本次峰会的规模其实是历届最小。2017年的第一届峰会吸引29个国家领导人,2019年第二届峰会更是有多达37个国家领导人亲临北京,其中不乏捷克、葡萄牙、奥地利、希腊、义大利、赛普勒斯等欧盟成员国的领袖。此次峰会欧洲领导人多半缺席,除了拒绝与俄罗斯总统普丁同台,也反映了一带一路背后愈演愈烈的大国竞争。

「地缘政治工具论」、「破坏国际规则论」、「债务陷阱论」……关于一带一路的非议在西方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大行其道。在美国鼓动下,目前七大工业国组织(G7)唯一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协议的义大利很可能在今年底前宣布退出。

其次,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衷是与合作伙伴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提供中国方案。然而,近年来全球经济遭遇的挑战有增无减。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7月发布的报告,通货膨胀、金融市场动荡、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等,将使全球经济增速预计从2022年3.5%的估计值,下降至2023年和2024年的3.0%。

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智慧财产权保护、高端技术封锁等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增加,加剧国际经济合作的难度。尤其是中国经济复苏不如预期给「一带一路」投下阴影。

再次,尽管北京一再宣示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独奏曲,而是所有伙伴的交响乐,但显而易见,中国仍是最主要、甚至唯一的动力来源。无论是连续三届峰会在北京召开的事实,还是此次峰会开幕前中国发布的十年建设成果白皮书,抑或开幕式上习近平宣布的八项行动,在在证明一带一路建设几乎是中国凭一己之力在推动,具有高度不对称性。

由此带来的后果一是某些共建伙伴企图坐享其成,甚至利用中国的虚荣心敲竹杠,把致力于共同发展的一带一路当作中国乐善好施的援助;二是给美国抨击一带一路是中国扩张影响力的工具提供了口实。未来中国应设法将一带一路更加多边化,包括由共建伙伴轮流主办一带一路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