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防萬一 活到100歲-覺醒篇/熟齡覺醒 老的過程需學習

面对比想像更长的人生,我们一定要做好准备,超前部署。本报资料照片

联合国报告指出,一九九○年,全球只有九万二千人能活到百岁,但二○二一年百岁人口逾六十二万人,到了二○三○年,人数更将超过一百万。「山中长有千年树,世上难得百岁人」已是过去式,百岁世代来临,每个人都要「以防万一」活到一百岁,了解长寿是现在进行式,面对比想像更长的人生,我们一定要做好准备,超前部署。

台湾高龄化时程 制表/元气中心

国人平均寿命与推估 制表/元气中心

联合报自二○二○年开启国民退休准备工程,推出「「六种动物测验你的退休力」,供大家填写后检视退休准备的优势与不足,并主张理财、健康、社会连结、活跃好学、自在独立是准备退休最需要的五种核心能力。

今年联合报进一步付诸行动,于十二月二日举办退休力论坛,请到「劳退教母」金管会前主委、政治大学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俪玲,高龄医学权威、关渡医院院长陈亮恭等专家分享最新退休准备趋势,现场还有博览会,提供「一日退休练习生」体验,欢迎揪团报名参加。

洽询电话及报名:02-8692-5588转5616、2070

台北大学教授曾敏杰因为儿子罹患罕病而创立罕见疾病基金会,如今当年担心可能长不大的儿子在国外攻读高龄学博士学位,而他从照顾年迈父母的经验里,发现「老」需要学习,来看看他建议大家如何存「老」本。

台北大学青银共学的长者,与学生一起在校园食物森林里拔除杂草。记者侯永全/摄影

台北大学最近出版一本新刊物,名为「学老志」,创办人、台北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曾敏杰说起创刊的起心动念,五年前,他正照顾年迈父母,看到八十多岁的双亲饱受病痛所苦,非常不舍。但同时,他看到也是八十多岁的福邦证券前董事长丁桐源健步如飞、耳聪目明,对比之下,让他思考如何提前做好准备,持续人生最好的状态。

国发会推估,再过两年,台湾即将进入超高龄社会,这代表每五个人就有一人六十五岁以上。日本二○○五年迈入超高龄社会,但台湾老的速度比日本更快,日本从六十五岁以上占比达百分之十四的高龄社会进入超高龄社会花十一年,台湾却只有七年;预估日本迈向极高龄社会,即高龄人口占百分之廿八约需十六年,但台湾只需十年。关渡医院院长陈亮恭指出,台湾面临的不只是高龄化,而是快速高龄化。

超高龄列车 台湾疾驶中

台湾搭上疾驶的超高龄社会列车之后,预估二○二八年,十五到至六十四岁工作年龄人口占比低于三分之二,人口红利消失,工作年龄人口结构将更趋高龄化,未来将近一半为中高龄;幼年与老年人口将于二○六○年超过工作年龄人口,扶养比逾一百,且预估这个时程还可能再提前。

当熟龄人口变多,占工作年龄人口比率愈来愈高的情况下,曾敏杰认为,我们要为熟龄与老后做准备,赋权培力个人面对老化,不但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以因应老年生活的到来」,更要保持健康与活力,熟龄人士健康有活力,攸关台湾社会竞争力。

只是容颜改 脑袋仍灵光

别再以「银发海啸」等负面标签来看对高龄化,现代的七十岁,可能等同于过去的六十岁,甚至更年轻。

老年定义翻转,即使成为六十五岁法定老人,依然充满无限可能。神经医学权威、台北荣总特约医师刘秀枝今年七十五岁,她说:「我是容颜不再、动作迟缓,但脑细胞仍活跃的银发族。」

刘秀枝最近出书,提到美国老年学期刊于二○二○年回顾七十五年来社会对老年看法的改变。一九四六年创刊号指出,「老年是人类社会的问题」,认为老人生产力低,体弱多病需要照顾;一九六九年甚至出现老年歧视,给老人贴负面标签,让人恐老。

年老不衰老 玩3C乐活

一九七四年开始有学者发现,七十五岁以前的年轻老人依然健康有活力;一九九七年,有人提倡成功的老年,鼓励维持社交能力,年老而不衰老。

刘秀枝指出,如今的「老人」与过去完全不同,使用3C产品是活力老年指标之一,别小看老人,许多人非常擅长使用3C,使用3C的能力与年龄无关。

曾敏杰与台北大学历史系教授辛法春推动青银共学课程,内容包罗万象,例如规画食物森林,师生与长者一起栽种香草植物,共唱共学,成立「阅读健康书库」等。他提醒,老的过程需要学习,中壮年时期开始准备,所有人都必须有这样的自觉与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