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争做“大先生”

作者:郭纳(青岛大学讲师)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要用教育家精神激励自己、引领自己、提升自己,把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凝心铸魂的生动实践,既做青年学生的学问之师,更做他们的品行之师,不断追求“经师”“人师”的高度统一,努力成为一名“大先生”,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榜样。

思政课教师要以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增长育人智慧,当好学生为学的“经师”。扎实学识是教师安身立命的基础。思政课的特殊性,决定了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政治的高度、理论的深度、专业的厚度,能以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引导学生、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成为学生治学的榜样。面对互联网时代技术革命对思政课提出的新挑战,思政课教师应该秉持“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态度,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求真悟道、叩史寻源,在深学、静思、笃行中感悟真理的力量。同时,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深入挖掘中华民族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以及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吸引力的素材,凝练为阐述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的经典案例,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引导青年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大局、大势、大潮中思考人生,砥砺品格,解决现实问题。

思政课教师要以追求卓越、臻于至善的作风,探索思政教学规律,当好学生为事的“人师”。思政课给予学生的不能只是一些概念、原则、结论,而应是一种理论思维,是观察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思政课教师要将“讲知识”与“讲道理”深入融合,用智慧育人,用心组织好每一堂课,打造精品课堂。

教育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必须因时而变。在内容设置上,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为契机,走近学生生活,融入专业元素,通过课堂教学互动延伸到学生成长成才的方方面面,打造一批具有思想高度、现实力度、情感厚度的线上线下、社会实践“金课”,让他们对社会中的人和事有立体、多层次的认识,让思政课程“如盐入味”。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要树立互联网思维,综合运用慕课、微课、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技术手段,借助现代技术手段,线上线下相结合,推动思政课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使互联网成为开展思政课教学的新平台。在平台拓展上,要突出实践教学。当前各高校都在探索开展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将知行合一的理念贯穿育人全过程。如青岛大学围绕开学典礼、表彰典礼、毕业典礼,学校学院班级三级联动,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始终,形成了“引领价值、文化意蕴、情景教育、传承精神”相结合的“典礼+”校园典礼育人体系,实现了让学生真心喜爱、永远难忘、终身受益的效果。

思政课教师要以身正为范、弘道天下的情怀,锤炼师风师德,当好学生为人的“大先生”。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精神成长之路产生深刻影响。思政课处在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思政课教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要以师德师风作为第一评价标准,自觉担当起立德树人的重任,把知行合一贯穿教学育人全过程,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堂堂正正的人格时时、处处、事事给学生作示范、当楷模,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塑造学生的人格。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11日 15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