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2024年9月10日,我们迎来第40个教师节。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8日在京举行,585个单位、1790人受到表彰。他们来自全国各级各类教育,代表着全国1891.8万名教师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承载着一个国家和各族人民尊师重教的殷殷情怀。在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由衷满怀道一声:“尊敬的老师,祝您节日快乐!”

擘画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党中央从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擘画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深化改革6年来,教育战线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通过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组合拳,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提升了教师教学水平,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日益清晰,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这6年来,教育战线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矢志培养品行高尚、有理想追求的人。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再到《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印发……一个个重要方案举措,逐步筑牢办学治校的政治根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全面构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和学生发展特点”,使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提升,努力培养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用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必须从顶层战略部署,将教师工作摆到极端重要的战略位置。为此,“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就成为时代所需、人民所盼。日前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提出经过3年至5年的努力,教育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呈现新风貌,尊师重教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到2035年,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成为常态,教师地位巩固提高,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

40年来,广大教师为国家的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小学教师教育引导1.9亿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奠定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源基础;中高职教师每年培养约千万技术技能人才,超过40%的两院院士、近70%的国家杰青来自高校;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高校教师牵头的占到三大奖励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高校教师成为我国高水平科技创新的主体参与力量。从1985年设立教师节,40年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全国专任教师从1985年的约931.9万增至2023年的1891.8万,数量实现了翻番,教师的学历层次也稳步提升。近年来,教师地位待遇显著提高,并建立了以人民教育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为代表的教师奖励表彰体系,以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为代表的教师选树宣传体系。

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

在人类历史长河里,教育始终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历史上,英国、美国先后崛起为世界霸主,一个很重要原因就在于教育强,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以及将“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建设教育强国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举措,高度重视以高等教育的引领带动作用形成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进而占据国际竞争先机。

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从2023年起,教育部拓展了优秀教师培养新渠道,实施“国优计划”,重点支持一批“双一流”高校、高水平大学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高素质教师。目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首批30所试点高校共吸引6300名学生报考,录取1636人,均为硕士或博士,以理工科为主。2024年,教育部进一步扩大了实施“国优计划”的范围,新增13所院校。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并不十分匹配,必须既在“引进来”上下功夫,又在“走出去”上出真招。要做好“引进来”这篇大文章,把人才强校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战略,用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汇聚一批世界顶尖人才和一流学者,培育一批倾心育人的教学名师和具有创新活力的青年人才,把大学校园建设成为世界人才的向往之地、心安之处。

(作者系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 陈新光)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