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价”黄金饰品消费纠纷频发 期待多方合力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原标题:“一口价”黄金饰品消费纠纷频发(主题)
期待多方合力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副题)
中国质量报记者 庞鹤
近期,金价节节攀升,黄金消费市场火热。与传统按克重计价的金饰相比,“一口价”黄金饰品因其特殊工艺(一般多为3D硬金工艺、5G工艺、5D工艺),款式吸睛,从而在市场上备受青睐。然而,高工艺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消费陷阱”。
克重不明计价不清
中消协此前发布的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披露,“一口价”黄金因计价模式不透明,经营者在销售时故意隐瞒黄金首饰克重或限制置换条件等,成为投诉热点。
记者近日走访调查发现,“一口价”黄金饰品未明示(告知)克重的现象在黄金市场普遍存在。以北京某商场为例,该商场内的周六福、中国黄金、周大生等品牌,标注“一口价”的黄金饰品基本都未在标签上标注克重。
而这些金店的店员在介绍“一口价”黄金饰品时,基本不会主动告知消费者黄金的克重,而是着重介绍产品的款式和工艺。当记者询问黄金克重时,有的店员表示,按件出售,不按克重卖;有的店员含糊其辞:“也就几克吧,不确定,公司来货时就规定按件卖。”
此外,部分店员还会着重向消费者强调“一口价”黄金饰品折扣力度大,还保值,“这个(戒指)打完折2662元(标价3120元/件),是员工内部价了,将来还按标价换购”。
听起来实惠划算,但“一口价”黄金饰品折算成克重的价格明显高于当日金价。如某品牌黄金吊坠(标价1634元/件),店员称大概2克。折算下来每克就是800多元,而当日金价是539元/克。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一口价”黄金饰品折算下来的价格一般比按克计费(实际克数×当日金价﹢加工费)的价格要高。前者价格自主性强,商家利润空间更大。
消费者易“踩坑”
“一口价”黄金饰品因克重不明,计费方式不清晰,消费者通常事后才发现自己“踩坑”。
有媒体报道,今年春节前,济南的一位消费者在事先未被告知克重的情况下,以1.38万元的价格在当地一家金店购买了“一口价”足金手镯,几天后自行测重发现每克金价近1000元,是当天金价的两倍。
记者调查发现,类似情况并不在少数。有的消费者花了“冤枉”钱,当要求现场称重时,却被店员以“一口价不称重”为由拒绝。
此外,不少消费者反映,“一口价”黄金饰品以旧换新时,金店的置换条件与承诺不符。例如,一些店员事先只强调换购时划算,按等价兑换。直到换购时,消费者才明白“等价”意味着“一口价”换“一口价”,不能与克重黄金等价置换,要想将“一口价”黄金饰品置换成克重黄金,则只能依据当日金价,按克重来计算,而且还会被收取加工费、折旧费等。
记者以“一口价”黄金作为关键词,在某网络投诉平台共搜索到4030条投诉(截至3月21日9时),消费者投诉的问题大致可归结为两点:一是被诱导买“一口价”黄金饰品,不告知克重;二是售前未明确告知换购条件。
市场规范化发展需要多方合力
“一口价”黄金是否合理?商家是否应向消费者明示(告知)产品克重?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表示,如果经营者没有虚假宣传,没有虚假承诺克重,只是以固定价格销售产品,消费者购买前又未询问相关信息,购买后再主张退货则缺乏依据。如果店员在销售过程中明知金饰克重却不告知,或故意陈述虚假事实让消费者作出错误判断和选择,则涉嫌构成欺诈。
职业黄金投资分析师吕超表示,“一口价”黄金饰品本质上是一种黄金首饰的销售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黄金饰品不是以传统的克重为单位来计价,而是由金店直接定价销售。“这意味着消费者在购买时,不会得到关于饰品具体克重的明确信息,而是直接支付一个固定价格。因此,存在许多问题和争议。”
那么,如何避免争议和纠纷,并使“一口价”黄金市场规范有序发展?吕超认为,商家应该明确标明产品的克重,并在显眼的位置展示给消费者看,避免使用模糊或误导性的描述。如果消费者询问克重,商家应该如实告知,不得故意隐瞒或避重就轻。同时,商家应该清晰、明确地告知消费者关于换购的具体条款。相关部门可制定更为严格的法规和标准,规范商家的经营行为。
此外,吕超也表示,消费者在购买“一口价”黄金饰品时,要提高警惕,不要被商家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在购买前,应仔细阅读产品标签和合同内容,了解清楚产品的克重、材质、换购条款等重要信息。如果商家不愿意提供这些信息,或者信息含糊不清,消费者应该保持警惕,谨慎购买。
来源: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