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行业迎来规范发展黄金期:上演“冰与火之歌”
近年来我国医美行业发展迅速,市场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包括:无执照或不按执照范围开展医美服务、医生或护士无证上岗或超范围上岗、使用假货/水货或超范围使用针剂、夸大宣传等问题。
2002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指导意见、行业标准、整顿方案推动医疗美容行业的规范化。今年6月份,在暑期及毕业季来临之际,八部委联合发布《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简称《整治方案》),旨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时间长达半年。
监管部门的介入意味着什么,是否会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对现有的医美行业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行业格局是否会发生实质性改变?
针对这些问题,长期致力于打击黑医美的互联网医美平台新氧相关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行业监管对公司长期发展而言是好事,否则平台也很难统一管理入驻的医美机构。
“《方案》的提出,主要为降低医美风险以及相应的纠纷,打击非法医美,虚假广告,规范产品、服务质量,此政策长期执行可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工银国际研究部医药行业总分析师张佳林向记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医美行业上演强监管、资本市场医美概念股持续调整之际,618期间医美消费仍在持续增长,而仍有部分上市公司继续进入布局这一赛道,在A股上演了一场“冰与火”大戏。
冰:行业迎来严监管
近年来,随着人们爱美需求的持续增长,黑医美现象持续发生,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愈加明显,也越来越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中整协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合法合规开展医美项目的机构仅占行业12%,非合规机构数量超8万,医美非法从业者人数至少在10万以上,合规医师仅占行业的28%。监管介入医美领域是当下行业乱象存在之下的必然。
此次《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八部委联合发布。
本次的整治工作于2021年6月-12月逐步开展。具体可概括为:“三不得、五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具备法定条件,不得开展医疗美容服务、不得违法采购、使用医疗美容类药品和医疗器械、不得发布医疗广告或变相发布广告等等。
这场历时半年的专项整治,其参与执法部门之多,力度之大,被解读为截至目前“史上最严”医美整治工作。
云溪基金总经理阳勇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医美市场需求旺盛,但上游水货、假货及中游黑医美机构横行仍为行业痛点,此次国家相关部门出手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推进医美行业重整洗牌,淘汰水货假货及出清非法违规黑机构,加速龙头市占率提升,长期看利好行业的发展。“医美行业是长坡厚雪的消费升级赛道,从供给端、需求端、渠道端和支付端的数据均显示行业迎来规范发展的黄金时机。”阳勇认为。
“上述政策的执行有利于正规机构和正规产品站稳市场继续扩大市场份额,起到驱逐劣币的作用。”森瑞投资研究员陈镇豪表示。
不过,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以来医美概念股持续调整。
毫无疑问的是,此次《整治方案》的实施短期内仍将会影响到下游的需求端。
“医疗美容机构盈利取决于成本端的获客成本,如果考虑大家都用统一成本的材料产品,那么美容机构比拼的应该是怎么获客,建立自己的口碑问题。”陈镇豪表示。
火:医美需求仍在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监管开始对医美行业进行新一轮规范监管,但在行业看来,这个市场仍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记者从阿里健康获悉,618期间,天猫医药平台上和“变美”“调节身体机能”相关的健康商品成为最受欢迎的趋势商品。在“爱美”相关的健康商品中,保障面部健康的医用敷料(医用修复面膜)、提升颜值的彩色隐形眼镜,以及身材管理为代表的酵素等产品同比增长均在一倍以上。而带有烟酰胺成分的口服美容商品最为耀眼,同比增长高达261%。
云溪基金总经理阳勇则表示,随着我国人均消费水平的提升,医美人均消费支出在扩大。同时,随着医美群体年轻化、消费观念的改变等,医美消费群体在快速增长,目前我国医美市场规模全球第一,而且我国医美行业增速常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行业的渗透率在快速提升。此外,监管趋严,行业不断规范,进而保护消费者,减少行业负面事件以维护行业整体形象,能推动医美产业长足健康发展。
此外,仍有部分上市公司持续布局这一赛道。6月16日,中超控股宣布,拟以自有资金1亿元投资设立江苏中超医美健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进军医美领域。5月28日,特一药业发布公告,公司大健康产业投资运营平台广东特美健康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以625万元现金收购广州特壹美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25%的股权。
“本身医美这个市场目前还不够成熟完善,但整体上利润端是比较可观的,景气度也非常高,市场上的医药企业试图通过医美赛道来转型。”陈镇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