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名趣谈 “恰克恰克”——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的美食名片
俄罗斯千年古城喀山位于情牵中俄的“万里茶道”上,近日因承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而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毕竟这是金砖大家庭扩员后的首次领导人线下会晤。
而此次与喀山一同吸引全球目光的还有“恰克恰克”(俄语Чак-чак,英语Chak-Chak)这道鞑靼斯坦共和国传统美食。此次会晤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高级代表团、2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6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负责到机场迎接贵宾的是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行政长官明尼哈诺夫。每见一位外国贵宾,他都会献上俄罗斯传统的迎客标配大圆面包加盐,同时夹带本地区“私货”——由身着民族服装的美丽少女捧出一大盘金色的球状油炸甜点“恰克恰克”。明尼哈诺夫“执拗”地让每位来宾都尝一尝。
中国观众看到这盘点心一定秒懂,这不就是我们的沙琪玛吗?但外国贵宾们的反应就很有意思了。视频里,不少人看到它相当迷惑:按礼仪应该品尝,但这究竟是什么东西?
第一个尝试的是代替抱恙的卢拉总统赴会的巴西外长毛罗·维埃拉,从他的表情看,他觉得这是一种考验。跟他表情差不多的还有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
印度总理莫迪没有拒绝,但也没有品尝,只是彬彬有礼地用手指触碰了一下,然后两手合十,向捧着“恰克恰克”的少女表示感谢。
轮到南非总统拉马福萨了。明尼哈诺夫先是示范了一下代表国家迎客之道的面包蘸盐,而后马上转向自家的“恰克恰克”并大声说:“这可是甜的哟!”他率先拿起一块咬了一口,从表情可以看出,他试图向对方展示这多么美味,也希望对方能够共情。他指了指面包,用英语非常认真地说:“那是俄罗斯的,而这是鞑靼斯坦的。”
抱着成为金砖伙伴国的希望奔赴喀山的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老到地亲吻了一下大圆面包,然后又咬了一口“恰克恰克”,跟明尼哈诺夫开起了玩笑:“你用来招待我的是我不能吃的,你这么瘦,我可不行。”
“恰克恰克”跟中国的沙琪玛很相似,若一定要找不同,那便是蜂蜜使用量更大。它是生活在俄罗斯伏尔加河、乌拉尔地区以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很多国家的人们最喜爱的甜点,而这个民族擅长养蜂。“恰克恰克”美味且食材易得,只需油、奶、蜂蜜、鸡蛋和面粉即可。
传说它发源于近千年前的伏尔加河畔保加尔汗国。当时的大汗要给儿子办婚事,希望有一种能够满足以下所有条件的新食物:做法简单,保存时间长且不易失去原有风味;高热量且营养丰富,战士不用下马便能吃到;可以作为保加尔人的象征,给任何喜庆日子锦上添花;在款待最尊贵的客人时拿得出手,也能作为礼物送给其他国家。
民间厨艺高手和普通农民们绞尽脑汁试菜,大汗都不满意,但偶然吃到牧羊人妻子做的“恰克恰克”后,他赞不绝口。这道甜点后来果然出现在婚宴上,大汗祝福新人像“恰克恰克”的细条一样被蜂蜜黏在一起分不开,生的孩子像细条一样多,彼此多说甜如蜂蜜的情话。
寓意美好加上口感极佳,“恰克恰克”很快便成为当地婚礼上不可或缺的点心。它的制作分工明确:待字闺中的姑娘用鸡蛋加糖加面粉搅打均匀,揉成面团;已嫁作人妇的女子在面团静置约30分钟后,切细条并油炸;最后用蜂蜜制作糖浆,浇到细条上定型摆盘的是老妇人。“恰克恰克”可以是条形,也可以是球形。按鞑靼人的说法,在婚礼上吃的“恰克恰克”越多,生活就越甜蜜,活得也更长久。
“恰克恰克”跟三角馅饼一道,已成为鞑靼斯坦的美食名片。2014年,地球上首家“恰克恰克”博物馆在喀山的巴黎公社街18号揭幕,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参观者络绎不绝。虽然它全年只闭馆一天,但仍至少需要提前1个月预约,否则就只能吃闭门羹了。
被载入吉尼斯纪录的全球最大的“恰克恰克”同样诞生于喀山。2018年,喀山是在俄罗斯举办的世界杯足球赛的承办城市之一,它为此专门制作的“恰克恰克”呈半个足球形状,直径2.6米,高两米,重达4026公斤。
据鞑靼斯坦共和国行政长官办公室通报,喀山为本届金砖峰会精心制作了65份共重130公斤的“恰克恰克”。(童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