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上士亲历的15场红蓝对抗

耳机里,只剩下刺耳杂音。在红方电磁干扰下,蓝方部队战车炮长上士吴亮青与上级失去了联系。

没有了上级情报支持和进一步行动指令,他们只能按照原定路线,边侦察“敌情”,边向红方纵深阵地继续突进。

这一路凶险异常。最惊险时,吴亮青甚至看见“敌”坦克黑洞洞的炮口对准自己所在步战车。关键时刻他凭借过硬技术率先攻击,及时脱险。

耳机中的杂音突然有了变化。断断续续中,吴亮青听到:迅速回援2号高地,歼灭“敌”机降伞兵

2号高地是蓝方基本指挥所所在地。回援路上,吴亮青通过观瞄系统看到,一架架红方直升机正在蓝方腹地实施伞兵空降……

红方突破蓝方防空体系实施大规模机降突袭,这是吴亮青在之前的演习中从未遇到的事。

突如其来的攻击,令蓝方防守部队措手不及。幸亏冲锋部队及时回援,蓝方付出惨重代价后,才将战局扳回。

在吴亮青参与过的15场红蓝对抗演练中,这一幕让他记忆尤为深刻。

“跟我们这支蓝军部队刚组建时打的那几场对抗相比,现在红方战法越来越多样。”吴亮青说,“从以往单纯的人员、装备硬碰硬,到现在电磁攻防无所不在;从以前惯常使用的一线平推战术,到现在伞兵从天而降,对抗的空间和维度在拓展,红蓝双方对抗经历了一次次升级。”

复盘吴亮青经历的这15场红蓝对抗演练,我们既能看到一名士兵的成长,也可以管窥调整改革以来,我军专业化蓝军部队不断加速的战斗建设的脚步。

一名上士亲历的15场红蓝对抗

■赵焕斌 解放军报记者 段江山

复盘自己经历的15场红蓝对抗演练,陆军某蓝军部队步战车炮长吴亮青明显感到,随着实战化水平越来越高,对抗演练一次,红方部队战斗力就提升一次。他说,充当部队战斗力建设“磨刀石”,这就是蓝军部队存在的意义。乔欣鑫 摄

“红方越来越难打,恰恰说明我们的陪练出效果了”

“击毁”3辆步战车、“击毙”10名红方步兵——这是这场红蓝对抗演练中,蓝方部队步战车炮长、上士吴亮青和战友们首次接敌取得的战果

然而,这个战果却让步战车内的吴亮青感受到某种寒意。

就在一年前,同样是这个旅担任红方主攻任务。那次战斗,红方有十多台各型战斗车辆因战术不当,被蓝方围歼。其中,不少“阵亡”在吴亮青的火炮下。

“短短一年,必须对眼前这个老对手重新认识了!”利用观瞄系统,吴亮青看到,数秒间,十几辆红方步战车从一片树林中冲出,以战斗队形交替掩护,向蓝方前沿阵地突进。

当吴亮青看清楚这支进攻分队的武器配备情况,他所在的步战车也进入对方反装甲火力射程内。

“对方一旦实施饱和攻击,我们这辆步战车的战场存活率几乎为零。”基于这种判断,吴亮青所在步战车火速离开掩体,利用地形掩护,后撤至预备阵地。

吴亮青和战友们松了一口气。他们刚准备反击时,电台里传来连长胡佳军的命令:“迅速回援2号高地!”

原来,在吴亮青他们与红方进攻分队缠斗的同时,红方左翼攻击部队已经攻至蓝方纵深2号高地。

这个消息令吴亮青吃惊不小。

蓝方全力防御,红方终因兵力损失过大而放弃进攻。吴亮青和战友们依然对刚刚的险恶“战局”心惊。

这场恶战是吴亮青经历的第15场红蓝对抗。

回顾过往,吴亮青所在的这支蓝军部队,以压倒性优势赢得了头几场红蓝对抗演练。然而,那些红方部队败一场就复盘检讨一次、专攻精练一轮,战斗力就提升一个档次。

吴亮青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单场对抗演练中,“阵亡”在他手上的红方目标越来越少。

“红方越来越难打,恰恰说明我们的陪练出效果了!”把这15场红蓝对抗演练在脑子里快速过一遍,吴亮青感到某种自豪,“这就是我们这支蓝军部队存在的意义。”

接下来的战斗,吴亮青和战友们转换为主攻方。

起初,他们顺利突破红方防御阵地。然而,这种过分的顺利让吴亮青感到不安。

吴亮青意识到,红方可能有埋伏。他提醒驾驶员减速,自己借助热成像仪加紧搜索目标。

果然,吴亮青找到一个严密伪装的发热源,判定为红方坦克。想到前方这样严密伪装的“敌”目标不知道还有多少,吴亮青的脊背瞬间冒出了一层冷汗。

就在他按下“击发”按钮的前一刻,自己所在的步战车却挨了一记“重拳”,被红方机关炮“击中”。好在步战车火控、动力等系统并无大碍。

步战车在草原上疾驶,吴亮青和战友们边躲避攻击,边搜索目标还击。

攻防易势,车内气氛愈加紧张。寒冬里,吴亮青的额头沁出汗珠:“这感觉,就像在猎人枪口下奔跑。”

一番惊险较量后,红方阵地被夺占。但他们给蓝方制造了众多险境危局,收获了蓝方官兵满满的敬意。

这次战斗中,蓝方侦察分队空手而归,电子对抗分队对红方实施的电子战也异常艰难。仅吴亮青的车组,就有两名载员“阵亡”。

“红方载员的战术素养极高,反应敏捷、动作专业、射击精准,很难找到瞄准机会。”狙击步枪手谢亚飞说,“蓝强红弱的形势正在变化,如果我们不抓紧,红方击败我们只是时间问题。”

“同样的演习地域,我们从熟悉变得陌生,真实战场环境的瞬息万变远超想象

对于这片对抗了许多次的演习地域,吴亮青几乎能记下每一道沟沟坎坎。对抗演练次数越多,他本应对这片地域越熟悉,获胜把握就越大。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那场对抗演练中,吴亮青按住发话按钮的手指刚松,耳机里突然传来刺耳的“嗞嗞”声。

“电磁干扰!”吴亮青瞬间反应过来。虽然和车长行政距离很近,但他们几乎听不见彼此。

按照战前通信联络协同计划,吴亮青迅速使用备用频率。然而,耳中“嗞嗞”声仍旧响个不停。

受电磁干扰影响,无法通联的步战车与步兵分队协同受阻,步兵分队的战斗队形一度被打乱。蓝方官兵在无法有效通联和协同的情况下,分头向“敌”纵深冲击

在这片熟悉的战场上,与友邻失去联络,得不到上级的情报支持,甚至同车都无法有效沟通,吴亮青他们成了“睁眼瞎”。而对手放飞多架无人机,战场几乎变得“单向透明”。

熟悉的演训场变得危机四伏,吴亮青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陌生感,战局也急转直下——

“敌”纵深阵地上的坦克、步战车不断发扬火力,蓝方多辆战车被击毁;就在大部队向前冲锋时,蓝方基本指挥所却遭受红方一支“奇兵”的威胁,若不是冲锋部队及时回援,蓝方差点就迎来一场败仗……

这是一场艰难的战斗。作为对手的红方是跨域机动而来的某合成旅。这个强悍的对手施展各种创新打法,让吴亮青对这片熟悉的战场再次变得陌生起来。而这一刻的陌生感,与吴亮青初到这片战场时的陌生感完全不同。

夏天燥热、冬天干冷,狂风时常挟着沙尘将营区淹没……吴亮青这个在湖南长大的汉子,在来到这里的第一年中嘴唇总是干裂,每月总有几次流鼻血,脸越来越粗糙。

恶劣天气的影响还是其次。初到演训场,吴亮青时常失去方向感。一望无际、如复制粘贴般的草原地貌,使他一度产生错觉,“走了很久,总以为又转到了原地”。

判定方位、识图用图、定向越野,吴亮青在短时间内恶补军事地形学技能,和战友一起用脚踩遍了场区内的每一片草地,身体也逐渐适应了草原的多变气候。雨后草原看似干硬的地面上哪里能走轮式车辆,哪里会让履带装甲车陷进去,他在远处一看就清楚。

战车驰骋,春去秋来。前几场演习中,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吴亮青和战友们一次次挫败红方部队的战斗企图,赢得对抗胜利。

然而,红方部队的战斗力在升级,打法在创新,也把吴亮青熟悉的这方战场“改造”得逐渐陌生起来。

“同样的演习地域,我们却从熟悉变得陌生,真实战场环境的瞬息万变远超想象。”随着电子对抗力量开始配属对抗双方、并成为影响战斗进程的重要力量,吴亮青不仅要熟悉草原上的泥土、空气,还必须了解无处不在的电磁波。

面对重新陌生起来的战场,吴亮青下定决心,要对这方战场再次熟悉起来。

“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从当初的兴奋到如今的冷静,我们在实战熔炉中快速成长”

新的战斗打响了。由步战车和坦克组成的蓝方穿插分队在草原上高速突击,卷起漫天尘土。

初冬,科尔沁草原,温度骤降。头车炮长室内,吴亮青抹一把眉上的汗珠,迅速将手放回手柄上。他瞪大眼睛,紧盯着热成像仪,生怕漏掉了什么。

“2号,我是行政,左前方1500米,敌坦克,完毕!”车长话音刚落,一发炮射导弹破膛而出。几秒钟后,热成像仪上的目标画面消失。

几乎同时,吴亮青感觉车身猛地晃动了一下。直觉告诉他,那不是导弹出膛的反应,更不是恶劣路况带来的颠簸。

吴亮青灵光一闪:只有一个可能——敌火打击!

“规避运动!”吴亮青紧急提醒驾驶员何波。步战车蛇形机动前进,吴亮青则迅速转动炮塔,搜索“敌”火力点。

通过远处蒿草里的异常抖动,吴亮青大胆推测,蒿草之下应该就是“敌”坦克或步战车的排烟口

快速瞄准、概略测距、果断击发……数秒间,一辆巧妙伪装的红方坦克被“击毁”。

一路冲击,吴亮青车组在红方火力拦阻下,击毁多个“敌”装甲目标,成功穿插至红方核心阵地。

演习结束,吴亮青车组再次被评为“优秀单车”。这是他们第8次赢得此项荣誉。

吴亮青个人被评为“射手标兵”。更早前,他还被评为该蓝军部队“十大风云人物”,营区主干道的标兵灯箱上还有他的大幅照片。

面对荣誉,吴亮青并没有感到特别兴奋,而是异乎寻常的冷静。对照连队复盘检讨情况,他把演习中自己暴露出的问题一一列出,作为下一步训练攻坚的重点。

“我感受到更多的是压力,总想着自己的技能还有什么短板,如何进一步提高。”吴亮青想起这支蓝军部队刚组建时,他和战友们接连打了几场胜仗,面对荣誉感到格外兴奋。

经过15场对抗演练的洗礼,吴亮青对输赢、对荣誉,有了全新的认识。

“如果赢了,证明我们的努力没白费,但也要反思,下一场还能不能打赢、如何打赢。”吴亮青说,“打输了,说明我们把红方练出来了,对我们也是一个警醒,要加速战斗力转型升级。”

扔掉输赢的包袱,直奔问题训练,向对手学习,让自己车组的战技术水平进步更快。

对抗演练告一段落,红蓝双方坐在一起,组织检讨式复盘,召开双向讲评会、诸葛亮会,共同查漏补缺。

“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从当初的兴奋到如今的冷静,我们在实战熔炉中快速成长。”吴亮青说。

又一场红蓝对抗即将展开。凛冽寒风中,吴亮青带上单兵自热食品,与战友们一起去察看地形。作为连队炮长专业教练员,途中,他对新任炮长们展开临机考核。

看着这些凝神思考的年轻炮长,吴亮青想,如果以后他们把自己从“十大风云人物”的名单中PK下来了,那就说明他们这支队伍又“进化”了。

为战斗力转型升级打造“磨刀石”

■韩向春

锋利的刀刃,靠坚硬的石头磨砺;过硬的素质,靠强大的对手锻造。锤炼实战硬功,离不开真刀真枪的对抗训练。

今天,对抗训练已成为我军实战化训练的一种常态。随着对抗训练的进一步走深走实,专业化蓝军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抗训练的难度强度,攸关部队实战能力提升。

一支军队,最大的危险是看不见敌人。加强专业化蓝军建设,就是为了打造真实可见的“敌人”和“对手”,锻造过硬“磨刀石”,以更好地砥砺部队,也进一步缩短训练与实战的距离,加速推动部队战斗力转型升级。

打造过硬“磨刀石”要做到“演真扮像”。部队要制胜未来战场,就要搞清楚打什么仗,尤其要先搞清楚同什么对手打仗。部队如果未曾与强大的对手对抗,就难以锤炼出过硬战斗力。从熟记战术原则、顺畅指挥程序、加强模拟对抗中学习到的战斗和指挥技能,也必须在真实对抗中才能得到有效检验和强化。

贴近实战练兵,实际上就是紧盯对手练兵。随着我军装备发展进程加快,新一代实兵交战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已经能够逼真模拟对抗双方武器装备性能和作战模式。专业化蓝军建设要始终按照“形神兼备”的要求,精准研究作战对象,包括对手的作战思想、兵力构成、武器装备、战法特征等,为部队训练提供逼真强劲的作战对手。

打造过硬“磨刀石”要培育战场意识。战争中敌我双方都极力追求出其不意,以抢得先机、寻得战机,红蓝对抗双方也应具备这样的战场意识。演训实践中,蓝军要把“战”的思维渗透到“练”的方方面面,以与实战接近、甚至高于实战的标准狠抓练兵备战,才能锻造出真正为战场而生的“能战之兵”;把现代战争的作战原则和制胜机理贯穿对抗全程,让对手最大限度暴露问题,才能真正锤炼和提高部队在危局、险局、难局中克难制胜的能力。进行红蓝实兵对抗演练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推动部队战斗力提升。蓝军部队要坚持问题导向,专注实兵对抗,在不断补齐作战体系短板中实现战斗力升级。

蓝军这块“磨刀石”越硬,对红方部队的磨砺作用越大。遵循战斗力生成规律,不断提升专业化蓝军建设水平,才能让蓝军这个演兵场上的假想敌,真正成为部队战斗力转型升级的推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