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餐饮写最强10月 但零售业动能渐平

疫情趋于常态化,10月零售与餐饮业绩持续成长,不过今年政府没有推五倍券,致此百货公司、超市业绩持平,表现没有大成长,甚至量贩店营业额还年减4.7%。(资料照)

疫情趋于常态化,内需消费回复正常。根据经济部10月零售与餐饮营业额统计,各缴出3807亿、769亿,都是历年同月新高。不过前者年增2.1%,增幅是8个月来最小,持续走平。后者餐饮年增13.8%,却优于预期,显示民众已经习惯与病毒共存,放心吃饭聚餐。

今年零售业最强成长是在6月,主要是去年疫情三级警戒重击消费,基期太低,当月反弹22.5%,之后就逐月走低,10月小增2.1%,是今年2月年节之后最低,曲线渐平。

反之,餐饮业原预期年增7%,实际为13.8%,优于预期,经济部统计处副处长黄伟杰说:「主要是餐馆业表现比当时估的好,可见民众现在真的与病毒共存,放心出来吃饭聚餐。」,所以餐馆业绩增加13.5%,比预估好。其他饮料店业增11.7%、外烩及团膳承包业受惠边境管制放宽,也增27%,表现不错。

零售业个别通路部份,因疫情常态化消费人潮回流,加上部分进口车到港及周年庆等活动,使汽机车零售业成长1成、布疋及服饰品零售业年增4.7%。只是综合商品业部分,像是百货公司、超市、超商都近乎持平,甚至量贩店营业额还倒退4.7%。

黄伟杰解释,量贩店负成长,乃至百货公司在有周年庆下还持平,都跟去年10月政府推出五倍券,带动业绩有关,今年并无相关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疫情居家,动辄3成增长的电子购物及邮购业,10月增幅已缩小为8.2%,随着疫情趋缓,黄伟杰认为从过去高度成长走向缓慢成长,是正常现象。

展望11月,统计处看零售业年增为–1%到2%之间,餐饮业为13.3%至16.3%,也就是零售业走向更持平,餐饮则仍看好。黄伟杰表示,去年10月是五倍券上路,百货配合五倍券方案活动多在10到11月,今年没有会受影响,只是本月也有双11购物节活动,一来一回预估持平。

同样今年没有五倍券,为何餐饮业就持续看好?黄伟杰说,从餐饮11月动向指数大于50来看,预期是看好。为何如此,餐馆业、宴会型餐厅解释是疫情趋缓,有人补办婚宴、聚餐活动关系。至于10月入境免隔离,外客进来带动消费效益是否浮现?他则说有去调查精品业,但业者说适逢周年庆,还很难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