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與穆斯林,被操弄的西孟加拉邦血仇

印度教与穆斯林,被操弄的西孟加拉邦血仇。 图/欧新社

2017年七月,一个17岁印度教少年贴在脸书上的一张嘲讽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图片,意外引爆了印度西孟加拉邦(West Bengal)近年来最严重的族群冲突。穆斯林对其亵渎先知的不满情绪,透过社群网络,在西孟加拉邦的穆斯林社群迅速扩散。

在号召杀死少年的死亡威胁下,警方迅速把少年安置在未知的地点,却也因此激怒了更多欲求报复而不可得的穆斯林,这股怒火演变成宗教冲突,起初是穆斯林社群攻击邻近的印度教徒,随后便招致了印度教徒的报复,结果酿成了席卷该邦北部24个县的武装冲突,在邦政府调动了准军事部队后,将近一个月的暴乱才终于平息。

对这个穆斯林与印度教徒杂处的边境地带来说,近年来的族群冲突也未免太频繁。过去6年内发生的族群骚乱,已经远超过再此之前34年的总和。虽然半年过去,冲突已经收敛,但隐藏在西孟加拉邦两大宗教社群之间的紧张关系,却仍在这个烟硝味暂时散去的土地上,不时冒出诱人点燃的火星。

西孟加拉邦近年来的族群冲突不断,穆斯林与印度教徒关系紧张。图为去年五月,加尔各答的印度人民党率领民族主义者,与西孟加拉警方发生街头冲突。 图/路透社

▎宗教冲突是有心人的操弄?

事实上,西孟加拉邦的穆斯林,甚至是部分印度教社群的领导人,都不约而同地认为,挑起骚乱事端的青年可能只是一枚被利用的棋子。这个带有恶意的玩笑照片之所以会酿成大祸,背后其实有着更具组织性与目的性、以挑起并激化社会对立为目的的阴谋份子在伺机而动。

是谁有心操弄着族群矛盾,使得一次的偶发事件酿成武装冲突呢?对西孟加拉邦首席部长玛玛塔.班纳吉(Mamata Banerjee)来说,答案再明显不过了——中央的执政党印度人民党(Bharatiya Janata Party),正是她眼中要为这次暴乱负起全责的藏镜人。

事实上,在发生暴动的该周末,西孟加拉邦警方便在暴乱核心点Basarhat县拘留了一群印度人民党籍的国会议员,指控其试图进入骚乱区域,指挥地方党部动员印度教徒借机扩大滋事。而西孟加拉邦政府接获通报后,随即以印度人民党试图在该地区的组织运动,预谋挑起更大的族群冲突为由,要求这些国会议员们离开,以避免情势更加恶化。

和长期以来由高阶种姓政治菁英组成,立场偏向世俗主义,有着长期连续执政纪录的前执政党「印度国大党」(Indian National Congress)相比,印度人民党是一个和印度教团体走得很近的政党,立场上以保护、推广印度教传统风俗为诉求。近年来全球右翼势力的兴起,以及印度国大党的内部分裂与执政不力,印度人民党逐渐壮大成全国性的反对势力。在1999年初尝中央执政滋味后,再次于2014年国会选举中以压倒性的胜利横扫大半个印度,再次成为中央执政党至今。

狂胜的浪潮下,印度人民党在西孟加拉邦的支持度,却始终拉擡不起来。2016年的地方选举里,印度人民党更只在地方议会里拿下约百分之一的席次,可谓扎实地踢到了铁板。作为中央执政党,印度人民党为何会在西孟加拉邦的政坛一筹莫展,而卷入族群骚乱惹来一身腥,又是所求为何?这个问题,可能得从西孟加拉邦特殊的近代政治与社会发展谈起。

印度人民党和印度教团体走得很近,立场上以保护、推广印度教传统风俗为诉求。图为手举印度人民党党徽的支持者。 图/美联社

▎骚乱的火苗:信仰与阶级矛盾

西孟加拉邦的核心,也是殖民时代的英属印度首府加尔各答(Kolkata),一个由殖民者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城市。从南亚各地来的多宗教种族移民,奠定了她多元的文化底蕴;而作为殖民地首都,则是让她成为印度接受西方政治思潮的前线。

这片土壤下所孕育出的独立运动菁英们,在具有极大异质性的同胞一致对抗殖民者的考量下,发展出跨宗教与种族,带有浓厚世俗主义色彩的国族认同,并成为长久以来主宰西孟加拉邦,甚至是印度全国的政治基调。而独立后共产主义在西孟加拉兴起,则是在世俗主义的共识基础上,建立起以「阶级」作为西孟加拉邦政坛身份认同的政治光谱。

班纳吉领导的「全印草根国大党」(All India Trinamool Congress),原是脱离印度国大党自立门户的地方性分支。随着中央政府自1980年代起对在西孟加拉邦壮大且长期执政的共产党势力采取围堵策略,过去辉煌的这片土地,屡屡于全国性重大经济建设发展方案中缺席,沦为仅剩殖民余晖的贫困停滞地带。

当2009年执政的共产党陷入派系与路线斗争,以及为了改善停滞不前的经济而实行资本主义化改革,爆发一系列诸如从农民身上夺取土地等争议事件后,打着为穷人发声,诉求中下阶层阶级身份认同的草根国大党,便迅速地取代了共产党的阶级代言人地位,在西孟加拉取得了普罗大众支持,于2011年执政至今,成为印度政坛的一方之霸。

诉求中下阶层阶级身份认同的草根国大党,迅速在西孟加拉取得了普罗大众支持。 图/路透社

草根国大党党名里的Trinamool,为孟加拉语的「穷人」之意。这似乎体现了在西孟加拉邦近年来的政权更替中,谁代言了穷人,谁就有选票的铁律。然而,在这个穆斯林与印度教徒杂处的边境地带,宗教社群间的紧张,却也一直都幽微地存在。

在1946年印巴分治前夕,加尔各答就曾发生过穆斯林狂热分子对印度教徒有计划地攻击,而后印度教徒对穆斯林社群展开报复、造成四千人死亡的大屠杀惨剧。虽然其后的共产党政府对于各教派采取宽容的普世主义立场,然占人口大部分的印度教徒,对於穆斯林仍心存芥蒂。而近年来自隔壁孟加拉共和国日益增加的非法穆斯林移民,更让人们心中昔日的恐惧再次被点燃。

「我们对草根国大党感到非常失望,他们从未站在印度教徒这一边。」早在2012年部分地区发生小规模暴乱时,这样的声音便在西孟加拉的印度教徒社群里逐渐传开。而印度人民党籍的总理莫迪,更在2014年国会大选期间,用其一贯极富煽动性的讲演指控班纳吉「对来自孟加拉的『威胁』视而不见」。

班纳吉真是亲穆斯林的政治人物吗?对一个靠着阶级动员成功站上舞台的左派政治家而言,宗教根本不是她在争取选票时的主要考量。面对宗教冲突时,也采取一视同仁,甚至两面讨好的态度。然而随着印度人民党在基层积极的动员渗透,她维持中立的尝试,在族群关系越来越紧张的态势下也被迫改变。

占人口大部分的印度教徒,对於穆斯林仍心存芥蒂。 图/美联社

原本透过阶级认同凝聚的班纳吉支持者,就因为彼此的信仰差异而产生了矛盾。这使得班纳吉不断地流失他的印度教选民;与此同时,她因为秉持中立保护穆斯林社群生命财产的作为,让占人口少数、长期受排挤的穆斯林社群,支持度不分阶级地高涨。一次又一次的冲突使得形势变成危险的循环:草根国大党被对手贴上穆斯林同路人的标签,而为了巩固铁票,草根国大党也只能持续强化与穆斯林之间的互动。

班纳吉「亲」穆斯林的形象,使许多西孟加拉邦的人民感到不安。班纳吉对穆斯林一视同仁,不避讳出席伊斯兰宗教活动,并任命多个穆斯林为邦政府的局处首长,更让民间充斥着对于她背弃印度教的耳语与谩骂。而理应为边防松散负起责任的中央政府,则持续采取不作为的态度,意图将人们对于非法移民的恐惧,转移为对班纳吉领导的邦政府的政治压力。

印度人民党若能成功插旗西孟加拉邦,在全国政治上将具有指标性的意义。作为印度国内反对派势力的领导人物之一,班纳吉被普遍认为是能威胁莫迪总理大位的挑战者。拉倒这位女士,对于压制全国的反对派势力将有莫大的助益。

根据一份耶鲁大学的研究,印度人民党在一个地区的支持度,与当地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发生族群骚乱的频率与严重程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这或许是为什么,自从印度人民党取得中央执政权,并在西孟加拉邦开始布建地方政治动员网络后,西孟加拉邦两大宗教族群的冲突逐渐被台面化的原因。

班纳吉(左)亲穆斯林的形象,使许多西孟加拉邦的人民感到不安。 图/美联社

图为印度人民党的示威者。人民党极具煽动力,连结民族情感与印度教的强力认同,势力步步进逼之下威胁着草根国大党。 图/欧新社

政治化的动员,也体现在近年来西孟加拉邦的印度教传统庆典上。每年四月举行的印度教庆典「罗摩诞辰节」(Rama Navami),是个对印度教徒而言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会扮成各种印度教神祇踩街游行,而在今年加尔各答游行上,印度人民党地方党部的党工与侧翼公民团体,则是组织群众们手持武器、以庆祝之名在踩街过程里行对穆斯林耀武扬威之实,展示印度教社群维护传统价值的力量与决心,这是过去一片和平的庆典里前所未见的。

印度人民党在西孟加拉无孔不入的扩张,背后真正代表的,或可总结为两种政治意识形态的斗争——是世俗主义政治路线在面对日益擡头的Hindutava时,引发的冲突的具体展现。

Hindutva是带有浓厚印度教色彩的印度国族主义。在此意识形态里,印度共和国等同于印度教徒的印度,无论在公共政策或法律上,都应当以符合印度教徒的生活习惯与宗教戒律为优先。印度人民党喊出复兴Hindutva,在这个发展中快速西化的国度里,对于亟欲找回传统价值捍卫既有生活方式的普罗大众,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与此相比,印度人民党极具煽动力,连结民族情感与印度教等符码的强力认同,而班纳吉所代表延续的世俗主义路线,往往仅具有空洞的纲领与毫无深度的政治目标,在印度教徒庶民心中是既无认同感,也毫无智慧可言的。世俗主义者对民族主义的嘲弄态度,其实代表了对其兴起的无能为力。

随着越来越多印度教徒倒戈印度人民党,作为印度反对党中最具实力的一支的草根国大党,有没有可能在下一次的选举到来时灰飞烟灭呢?对班纳吉来说,共产党在西孟加拉邦溃败的殷鉴不远:一个曾经叱咤34年的政党,如今在总席次294席的地方议会里,溃败到只剩28席,退居第三大党。随着印度人民党从中央至草根动员的步步进逼,班纳吉与草根国大党能够拿得出什么样的论述与作为,让选民对右翼民族主义说不,或因为被刻意挑起的族群恐怖,而将江山拱手让人,将是印度全国反对阵营高度关注、一场无法回避的战役。

印度人民党在西孟加拉无孔不入的扩张,背后真正代表的,或可总结为两种政治意识形态的斗争——是世俗主义政治路线在面对日益擡头的Hindutava时,引发的冲突的具体展现。 图/美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