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疗愈无所不在 音乐治疗师盼立法解困境

台湾音乐治疗学会正式成立。(音乐治疗学会提供/林周义台北传真)

国内一名大学生,生活中总是认真执行每一件事,但身边的人却总是不满意,陷入情绪困扰之中。来到音乐治疗师的诊间,他拿起海洋鼓,沈浸在音乐的世界中。看着海洋鼓上的许多珠子,他发现自己无法控制单一一个个体,如同他的人生,不需刻意控制每个人际关系,仍能演奏出美妙的声音,得到了抒发。国内约在2015年开始培训本土音乐治疗师,但受限于《医疗法》,治疗师必须与医事人员合作,才能提供音乐治疗,音乐治疗学会盼推动立法,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帮助。

音乐治疗服务对象广泛,教育、医疗、社区都涵括。台湾音乐治疗学会理事长吴佳慧说,音乐治疗的对象多,包括智能障碍、情绪问题、早产儿、复健科、安宁病人、一般人的压力纾解等都适用。如同其他专业协助,个案转介来后,音乐治疗师会搜集个案资料来评估需求,依照需求订定计划。

对音乐治疗师来说,在音乐活动中,关注的重点不在个案的演奏、唱歌技巧,而是个案反映出来的状况,例如呼吸、咬字,或是歌词是否反应心里困境。吴佳慧表示,个案可以随意哼出心里所想的歌,是自由的音乐行为,有时也会带个案听音乐,训练专注力,或透过请个案演奏音乐,表达内在的愤怒。

一名在人际关系上受到困扰的大学生,来到音乐治疗的诊间后,治疗师请他自由选择乐器演奏。他选择了能发出海浪声的海洋鼓,鼓上有许多珠子。沈浸在音乐世界的他,全程都未看向治疗师,而是盯着珠子。结束后他告诉治疗师,摇来摇去的珠子,不可能去控制其中一颗。即便如此,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如同他的人生,并不需要执著于每个人际关系,心中的重担也就此放下。

对于音乐治疗,政府持肯定态度,在早疗、长照的辅助项目中,也让个案接受音乐治疗,只是执行人员没有音乐治疗师。吴佳慧表示,受限于《医疗法》规定,只有医事人员可提供治疗,音乐治疗师服务时,往往需要与其他医事人员合作,期盼透过立法解决此问题,并争取研究所增额教育名额,造福更多民众。

吴佳慧表示,音乐治疗师属于助人工作,过去都是在国外培养,但2015年开始,辅仁大学提供了本土训练,目前包含辅大、东海、屏东大学的音乐系,都有师资。治疗师需要具备演奏乐器、唱歌的条件,也要收过特殊族群、心理学、会谈技巧的训练,且需经过实习才能养成。目前音乐治疗学会会员共有67人,相信日后将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