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情书串起爱与思念──尹乃菁写家族史 盼下一代细细听
透过犀利的记者之眼,尹乃菁希望以文字留给晚辈们一段风起云涌、家族离散的时代真相。(郭吉铨摄)
尹乃菁以第一人称,细细写下两岸尹家分隔、重聚的过往。(郭吉铨摄)
(东美文化提供)
在两岸交流的顶大学生面前谈起自己的「两岸家庭」,爸爸来自镇江,老家还有妻儿,而自己是台湾妈妈生的……尹乃菁说,这样的家庭背景,意外地让她看到年轻学子脸上「传说般」的神情,她也意识到,对现在两岸的90后而言,那段49年因政治分隔造成许多离散家庭的历史已遥远而陌生,尹乃菁不断问自己:「是不是该留点记录?」
观两岸气氛 百感交集
为什么想将对上一代人的追忆,记录下来交给下一代?尹乃菁表示自己也在书写的过程中不断自问:「自己家族的故事,写下来对其他读者有意义吗?」2016年赴香港凤凰卫视任职迄今,两岸三地的气氛让她百感交集。「2014年香港经历占中、雨伞运动,2017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也是两岸开放30年,但当时的香港,已完全不复存在我记忆中的情感。」
2017年在香港的尹乃菁,明显感受到香港的年轻人对于大陆赴香港旅游、工作者,是带着厌烦情绪的。然而「罗湖对我来说是我们接大姑奔丧的亲情口岸,香港对我家,对我在大陆的大妈、大姑而言,本是会亲的起点。」她有感自己这一代对于大陆、香港的身世有着更多的理解,而今两岸三地却因分隔而彼此复杂的情绪。
「这个世界从来不是凭空长成这个样子的,在仇恨与对立被创造出来之前,还有爱,还有思念。」4年间断断续续的书写过程中,尹乃菁也不断自问:「家族的故事,读者有必要看吗?」但她心中隐隐有个声音,希望将牵扯了两岸近1/4世纪的共同历史,自己家族上一代的记忆保留下来,让下一代细细聆听。
海莲.汉芙的《查令十字路84号》一直是尹乃菁很喜欢的作品,在《尹情书》动笔后她设想着以书信方式呈现父亲、镇江大妈、尹儒大姑、尹英小姑等人的故事,但也发现两岸层叠错综的家族关系,自家人都不见得能搞得清「大妈」、「姑表姨甥」等称谓,读者是否会更混乱?
看父亲家书 红了眼眶
随着疫情将两岸亲人的往访阻断,尹乃菁再度强烈意识到搁置的记忆「必须书写」,当下大疫的隔绝,更让她有感于父辈当年辗转的家书往返是如何的漫长焦急。从镇江的大哥乃强手中收集了全数当年父亲寄回的家书,看着父亲的字迹与信中一一介绍的两岸兄妹的名字,尹乃菁又红了眼眶。
改以第一人称,在《尹情书》中写了5封信给家中的姪甥辈,身为小姨、姑姑的她,细细写下两岸尹家从书信到微信,分隔、重聚的过往,以自家人的口吻,等待着若有一日这些下一代、再下一代的孩子们,若想念起祖辈时,不是从谷歌、百度寻找,不是听外人言,而是尽量接近真实的家族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