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宋继强:Intel 4芯片将于今年底出货,研究院加速推进技术研究落地|硅基世界
英特尔研究院副总裁、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 宋继强
长期致力于前沿技术研究的英特尔研究院,如今希望加快产业落地,并将周期缩短至3年。
钛媒体App 11月22日消息,近日举行的2023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暨英特尔智能医疗健康创新合作论坛上,英特尔研究院副总裁、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发表演讲。
宋继强表示,未来整个世界对算力的需求还在大幅度提升,而构成这些算力基础的是未来数字化转型底座。而英特尔正加速在计算、通信、从云到边缘的基础设施、AI、传感和感知等五大方面推进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宋继强透露,英特尔持续推进“四年五个制程节点”芯片制造计划。其中,目前Intel 7芯片已经量产;Intel 4也已实现大规模量产,于2023年底出货,12月14日将发布酷睿Ultra和第五代至强处理器;Intel 3明年正式有服务器产品;Intel 20A和Intel 18A会在2024年正式投产,从而快速把英特尔芯片生产制造的能力推动到世界领先地位。
对于研究院进展,宋继强对钛媒体App等透露,“现在创新都在加速,以前英特尔研究院把一个前沿的技术研究落到产业实践当中,通常会在5年左右。现在我们尽量把它往前移,看看三年左右是不是就可以。比如数字人、技术,生成式AI等技术与英特尔硬件之间的结合等新的技术推进。”
据悉,英特尔中国研究院(Intel Labs China)成立于1998年,致力于研发在智能万物互联环境中的前沿技术。过去25年,英特尔中国研究院致力于在包括视觉智能与视觉合成、AI 交互协作、未来服务器、智能边缘、神经拟态计算、机密计算、独特IP核和平台、开源RISC-V架构等领域研究,并与国内5G和边缘计算、智能网联等多个领域的机构进行长期广泛合作。
此次会议上,英特尔中国研究院联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同济大学数字创新中心、泰安市中心医院和英麒智能发布了新一代“无界”医疗技术创新平台和医疗白皮书,主要聚焦防诊治康能力,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多领域,在数字人、数字孪生、自由视角视频等场景提供基于英特尔异构硬件及中国研究院先进技术的端到端系统方案。
简单来说,“无界”是一整套数字化的远程医疗系统技术方案,也可理解为“全数字化诊疗”解决方案。利用AI、芯片等前沿技术与医院场景结合,在当前中国医疗资源供需存在失衡下,新的“无界”系统方案尽管不能完全替代医生,但可以有效解决中国医生资源短缺、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同时很大程度上缓解大量病人到医院挂号看病难、看病不方便等情况。
宋继强表示,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在视觉算法方面已经做了15年研究,推出了多个前沿技术和相关产品。目前其团队专注在两方面,一是视觉理解——理解视觉内容,一个是视觉合成——产生新的内容,从而为未来的虚拟世界提供更丰富的呈现方式。
“我们也把新技术很好地应用在新一代‘无界’医疗技术创新平台当中,一是如何通过更好的方式去驱动数字人,去生成一些新的AI的内容,二是去解决当未来有很多AI能力要加入进来的时候,有一个大家公用的开发标准和设计标准。所以,我们一方面是希望应用英特尔软硬件,从云到边缘,新的传感器的引入,智能算法的加持,把这一套基于数字人、虚拟现实、生成式AI技术的远程医疗系统给搭建起来。”宋继强表示。
实际上,就目前情况而言,医疗资源供需存在严重失衡,可能平均1000名患者中分到不到3个医生,医务人员工作量是巨大的。而通过数字人、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去替代一部分医疗服务、替代医生重复性或模式化工作,从而减轻医生重复工作的负担。比如,基于某一种疾病,专家医生看100个病,要问100遍相同问题,得到100次几乎相同的答案,而如今,通过数字化收集信息、AI 快速总结,相当于有一个医疗“秘书”。
宋继强对钛媒体App等反复强调,英特尔不仅是一家芯片硬件公司,还拥有多个自研的异构、系统性的软件技术,可以面向未来算力和数字化转型提供动力。例如在未来医疗信息领域,英特尔软件方面拥有混合智能、边缘计算和oneAPI等软件框架实现异构编程的兼容性,硬件方面提供不同种类、不同场景的芯片产品,在AI、大模型等领域提供专用处理器解决推理工作负载。
“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英特尔只是做硬件的,我们在未来如何去开发面向异构、分布式的一套系统能降低软件的投资,避免重复开发,这一点非常重要。”宋继强表示。
10月26日,英特尔(NASDAQ: INTC)公布的2023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研发和管理与行政费用(R&D and MG&A)方面,公司Q3支出52亿美元,同比下降14%;今年前9个月共支出161亿美元,占总销售额的41.4%,其中研发费用减少约3.2亿美元。尽管英特尔研发投入略微减少,但仍高于苹果、英伟达等科技巨头,是美国科技企业里面研发支出最高的公司之一。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林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