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用足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

首批回购增持贷款案例正式落地。近日,23家上市公司公告表示,已与银行签署合作协议或取得贷款承诺函,获得贷款额度,用于公司股票回购或进行股东增持,规模合计逾百亿元。

从9月24日宣布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不到一个月时间,即完成实践案例的落地,凸显出高层提振资本市场的决心和力度,反映出市场对再贷款工具的欢迎和热情。用好用足该项政策工具,对于提振信心、稳定预期、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等,大有裨益。

资本市场“长钱”得以充实。投融资失衡、长钱不足一直是我国资本市场备受诟病的短板,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旨在从投资端发力,给市场带来真金白银的利好。按照政策安排,央行通过发放低息再贷款,定向降低银行端资金成本,支持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进行股票回购或增持,首期额度3000亿元,后续还可能增加。相当于为资本市场打造了一个稳定资金池,可持续注入流动性,动态促进市场投融资功能相协调。

上市公司有了更好的市值管理抓手。借助再贷款工具,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能力和意愿可实现“双提升”。再贷款利率相对较低,原则上不超过2.25%,相较向其他金融机构借钱成本更低,直接解决了上市公司和大股东想回购增持却苦于资金不足的问题。再者,不超过2.25%的贷款利率,意味着上市公司只要分红率高于2.25%,公司和主要股东使用再贷款增持回购就是划算的,甚至有利可图,也就更有动力在股价下跌时贷款进行回购或增持,有助于引导上市公司更加重视市值管理,提升整体回报能力。

市场信心可获有力提振。作为上市公司优化股权结构、回报投资者的重要工具,回购增持能够向市场传递出企业内在价值被低估、看好自身未来发展等积极信号,进而赢得投资者支持,提升公司估值水平。加之按照规定,利用再贷款进行增持或回购,只能通过集中竞价方式进行,可直接增加相关股票交易量、提升活跃度,对股票价格起到支撑作用。就在首批案例落地次日,大部分相关公司股价开盘即拉升,投资者的认可“价格可见”。

当然,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不是“万能药”,既不能直接增厚上市公司营收,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基本面,上市公司还得按需申请。毕竟,利率再低的贷款,终归是要还本付息的,倘若盲目跟风大规模举债,一旦后续经营不佳,无疑将为企业发展带来负担。上市公司应从自身实际出发,科学审慎决策,理性评估风险和收益,确保再贷款工具的使用能惠及全体股东利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还要看到,支持上市公司回购增持,不代表无条件地“输血”。对于再贷款资金的使用,相关部门做了严格规定,要求“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等。从首批再贷款落地情况看,商业银行把关较为审慎,贷款对象更倾向于那些基本面健康、债务履行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上市公司。如此放管结合,可防止资金滥用走偏,确保政策工具真正发挥稳市场的作用。

近段时间以来,一揽子有针对性的增量政策接续发力,“努力提振资本市场”效应渐显,市场交投升温、信心回暖。相信随着回购增持再贷款等政策工具的成熟应用、落地落实,当前良好势头将会延续,推动资本市场行稳致远。(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