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看台湾》X-site计划《途中》展出 穿越黑色高墙廊道与空间对话

北美馆主办之第 10 届「X-site 计划」于5月20日在户外广场正式启动。(郭吉铨摄)

声音艺术家王仲(方方土)、法国艺术团体 hellobastworkshop、空间设计刘佳豪及装置设计郭仲辅携手创作的大型体感建筑《途中》(Find Your Way Out)。(郭吉铨摄)

台北市立美术馆(北美馆)主办之第 10 届「X-site 计划」将于5月20日在户外广场正式启动呈现由声音艺术家王仲(方方土)、法国艺术团体 hellobastworkshop、空间设计刘佳豪及装置设计郭仲辅携手创作的大型体感建筑《途中》(Find Your Way Out)。本届 X site 计划强调跨领域、多元性的创作实验计划及公众参与活动并期待借由激发对于空间的再想像与关系思维进而扩大与群众的交流对话。

声音艺术家王仲(方方土)、法国艺术团体 hellobastworkshop、空间设计刘佳豪及装置设计郭仲辅携手创作的大型体感建筑《途中》(Find Your Way Out)。(郭吉铨摄)

透过视觉、声音与行走上的不可预期性,邀请观众以身体作为观察点,借此暂时逃离后疫情时代的孤寂。(郭吉铨摄)

为回应因新冠疫情而遭受框限的身体意识及人与人真实且有机连结逐渐被虚拟化的觉察获奖团队在北美馆前广场上打造一座名为《途中》的极简建筑:两道高达八米的黑色网面高墙相挟而成的廊道、宽仅有两米并从中山北路一侧往广场中心直线延伸达三十米;廊道的地板隐藏着一座巨型跷跷板将随行者的步伐与重量的连锁影响而缓升、缓降引发脚下数千颗滚珠如潮水激荡出声响。透过视觉、声音与行走上的不可预期性邀请观众以身体作为观察点借此暂时逃离后疫情时代的孤寂。

透过视觉、声音与行走上的不可预期性,邀请观众以身体作为观察点,借此暂时逃离后疫情时代的孤寂。(郭吉铨摄)

透过视觉、声音与行走上的不可预期性,邀请观众以身体作为观察点,借此暂时逃离后疫情时代的孤寂。(郭吉铨摄)

团队选择以类比式的有机语言而非数位化的光电效果来引领观众踏上《途中》的旅程。透过滚珠等实体介质所创造出的机械运转与物理声响以及运用双层的黑色弹性织布包裹住整个外墙、借由布料特有的孔洞特性营造出动感的摩尔纹(moiré pattern)视觉效果。往来《途中》的参与者在身体挪移的视线移转间将因摩尔纹与光线折射交织出的闪烁感观看到网洞结构之外的广场景观如「萤幕闪烁」般明灭不定随后借由光线引导朝装置外部的广阔蓝天走去。在这宛如夹缝中行走的状态中将随广场当下的气候、明暗、风力、声响等外在变动的环境而微异凝炼出独属个人的存在意识。

行走于《途中》的观众可拿起手机扫描作品说明牌,或是散落在作品周遭地面的 QR Code,借此开启活动专属的 Instagram 滤镜。(郭吉铨摄)

在环境尺度上作品亦透过颜色材质创造异质性并将空间切分为多重的结构框架身处在各区域感受分别不同且与北美馆白色立方的量体恰好有所对话。旁观装置的静态与当下体验的动态从观者的独自前行或与他人紧紧相邻乃至身处跷板上视线的起落观瞻与擡头仰望的一线天际无形地在周遭交互出混合性的体感经验。这段前往美术馆广场的另类(alternative)道路不仅在理性的视觉结构与感性的行为介入之中觅寻平衡同时也让建筑的形式更直接地回归到空间与身体的移动关系。

行走于《途中》的观众可拿起手机扫描作品说明牌,或是散落在作品周遭地面的 QR Code,借此开启活动专属的 Instagram 滤镜。(郭吉铨摄)

行走于《途中》的观众可拿起手机扫描作品说明牌,或是散落在作品周遭地面的 QR Code,借此开启活动专属的 Instagram 滤镜。(郭吉铨摄)

本届 X-site 评审团代表刘耕名表示:「因疫情被迫在家的景况使得身体经验消失却因参与这个作品重新引发大疫年代后的寻思:踏上作品孤独长路者仿佛重新遇到情绪的高墙但途中孤独因为丰富的感知转成为细腻的享受既要平衡又是不预期的在途中个人的决定是重要的必须自行决定如何走要前进或后退找寻自己的出路。」 X-site 计划以未知数 X 代表动态性的辩证也是随着时代价值不断演绎的一场行动没有绝对定义必须在过程中摸索更多开放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