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先生」称呼杰出女性真的不妥吗?

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已出版《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这问题也算是这些年的网络小热点了,因为我的文章下面也遇到过一些相关的评论,所以就专门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总得来说,网络上对于女性称先生的声音以反对居多,常常拿来作为依据的便是周有光2003年在《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上发表的《女士不宜称先生》。有些人可能不了解或者没举例这片文章,但基本观点也不出这篇文章。

原文很简短,可以全文引用如下:

晚近有一股风,对被尊敬的女性,不称女士而称先生。例如。宋庆龄先生。据说,这是表示对女性的尊重。这股风极其不妥。理由如下:

一、混淆性别。不知底细的人,可能认为宋庆龄先生是男人。

二、重男轻女。称先生是尊敬,称女士是不尊敬。这明明表示了重男轻女的下意识。想要尊敬,反而不尊敬了。

三、用词混乱。“先生“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六个义项,没有一项表示女性。建议:慎重使用词语,不再称女士为先生。

然而,学界称受人尊重的女士为“先生”由来已久,至今依然在沿用,所以不论继续沿用还是弃用涉及到人情世故都算是复杂的事情。问题在于,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并且周有光是1906年生人,他在2003年才发表这篇短文,而将女士尊称为先生的现象在民国就已经存在了,当时争取女性权益的声浪并不算小,为何当时的女界没有将它视作一个问题呢?

我个人觉得主要问题在于,“先生”这个词在贬值,成为了男性们的普遍代称,而在之前,男性被称作“先生”也是有门槛的。

我们目前使用的称谓,基本是沿用以前的,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以前的称谓主要是围绕着男性社会而产生的,优秀女性的称谓比较匮乏,且对于女性称谓多带有侮辱性。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里,女性地位普遍不高,具有独立的公众地位的女性更少(女性称谓多作为另一个男性的附属),这就导致对于女性的尊称本身就是缺失的。所以当发展到女性开始独立获得社会地位后,人们就会沿用或套用男性尊称来称呼这些女性。

然而男性尊称的使用对象却一直在下降,直到了男男皆可用。此消彼长之下,也就造成了女性需要获得一定成就才可被称作“先生”,而男性却直接可以被称“先生”的偏差局面。

类似使用尊称给称呼对象“抬咖”导致称谓贬值的现象,近年来常见的还有“老师”。

说了这么多,是因为我觉得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很难要求将所有将女性称作先生的现象进行彻底扭转。因为我们身处社会规则之中,有一些被称作“先生”的优秀女性出生年代都比较早,在当时“先生”还没有如此廉价,可以说问题不大。但随着她们年岁渐长、影响力扩大,约定俗成的称呼也就一直被沿用下来了。所以我觉得对于一些比较旧的材料、比较年长的杰出女性称“先生”,尽量还是持宽容态度。毕竟他们当年也没想到,“先生”如今如此廉价啊!

如果大家介意的话,可以尽量使用社会职务或职称,避免一些容易被泛化的词汇。对于女性可以称“女士”,有成就的知识女性称“女史”。

比起“先生”的问题,我更想说的是女性原本就不多的称谓里出现的矮化问题。

比如“小姐”这个词以前多称呼出身有钱人家的年轻女孩,但这个词经历了如同“先生”一样的泛化以后,却未能成为女性的通用称谓,反而由于被加入从事色情行业的意味而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禁忌词”(尽管这几年略有缓解)。

在网络时代,“小姐姐”因为融合女性尊称和泛亲戚成为的昵称而迅速流行起来,虽然对比“小姐”只是多了一个字,但更像是对电商常用的“亲”的具象表达。

称谓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认知和解读,很难按照一个规则永久运行,且每个人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只能尽量顺应时代、尊重个人。我觉得比起选择哪个词可用哪个词不可用,更重要的是保护女性称谓不被矮化。近年来炮制“XX媛”、讽刺“小仙女”已经成为网络另一种风潮,谁还记得这些词原来也是美称,至少也是个表达善意或亲切的词汇。

我还看到网上常有类似《如何称呼一位女性才不会让她反感?》的问题,乍一看是女性矫揉难处,但实际上是女性称谓摇摆在缺失、矮化等困境之中。

此外,社会的普遍认知里会将男性女性的气质进行人为划分,将有力量的、有决心的、有毅力的等比较正面积极的气质归类于男性,这也导致除了“先生”以外,其他在女性身上沿用男性的词汇有偏差,比如“女汉子”。

前阵子暖玉跟我说,办公室购买的空调出风挡板,男同事安装了很久都搞不定,于是她上手去装好了,并获得了“女汉子”的夸奖。她完成了一件男性没有完成的事儿,得到的奖励却是你是个女性中的男性,这件事本身就十分荒谬。

当然,我们要相信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参与社会生产的程度越来越深,与社会关系息息相关的“称谓”问题会逐渐明朗。就像以前的“同志”,也曾遭遇过曲解和矮化,在当下也可以重新焕发生机。称一句不分性别、不分阶层的“同志”,也是不错的选择。

感谢阅读,喜欢请记得分享哦^_^

※ 如无另外标注,文章为 春梅狐狸 原创,如有疏漏欢烦请指正,文章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转载须经授权并支付稿费;

※ 所使用的图片、视频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相关事宜。

* 最近的文章 *

春梅狐狸 传统服饰

脸着地的藏狐,故纸堆里的服饰爱好者

笔者已出版《图解中国传统服饰》,请多支持

如果喜欢 ❤ 记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