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续发展国际研讨会:谋永续发展大计 探绿色发展之路 建清洁美丽世界
(原标题:永续发展国际研讨会:谋永续发展大计 探绿色发展之路 建清洁美丽世界)
央视网消息 10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国际交流协会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等单位主办的永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问题迫切、严峻、充满挑战、息息相关……”面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与会专家学者这样说。
“高度赞赏、恰逢其时、感谢、创新、深刻、收获、期待……”这是与会专家学者在永续发展国际研讨会这个交流平台上的收获与期待。
三天时间内,一场开幕式、六场主旨演讲、两场圆桌对话、五场永续发展专题研讨会、一份凝聚各方智慧的共识,来自全球30余位国际嘉宾和300余位国内专家学者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共处、人与内心和融共存”的主题,跨学科、跨领域,共商应对全球环境和气候挑战良策,共同探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路径,传播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生态文明全球共识和共同行动。
与会嘉宾高度赞赏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并感谢中国方面建立这一开放合作、多元对话的交流平台,希望通过该平台,在对话和交流中,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奔赴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永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开幕式现场
全球问题需要全球解决方案 共谋绿色发展之路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为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景,设立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国发布的《2023年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出,全球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多数进展缓慢,2030年议程目标进展受到严重干扰,面临重大风险,亟需加速变革。
《生态文明——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未来》圆桌对话环节
马克斯-普朗克气象研究所特聘专家、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盖伊·布拉瑟(Guy Brasseur)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份著名的报告提出,气候正在发生变化,我们应该担心未来。如今五十年过去了,现在气候变化的影响正在加剧。
这是一场关于全球的危机,长期危机需要有长期对策,全球问题更需要全球解决方案。
联合国前常务副秘书长扬·埃利亚松(Jan Elliason)说,这些挑战可以归结为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人类与所有生物如何和谐共处。未来环境发展所面临的威胁着实堪忧,如果能够通过国际对话与合作来实现这一目标,那便是走在了正确的方向上。我们应当为人们找到一条有意义的、与大家息息相关并能参与行动的道路。
他高度赞赏了研讨会的主题,并认为这次大会将大家汇聚在北京,并彰显出国际的融合性和中国的代表性,通过这场对话,为当今世界奉献大家亟需的有益成果。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表示,独行快,众行远。各国应充分认识到,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不能靠各国单打独斗,多边主义下的全球合作至关重要。只有各国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合作、公平竞争、互利共赢,全球才能共同实现发展模式的革命性变化。
永续发展国际研讨会现场
与会嘉宾认为,应对当前挑战,亟需通过一个真正开放多元的平台来展开对话和交流。汇聚了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政治家、专家学者、企业家和社会人士的永续发展国际研讨会,恰逢其时!与会嘉宾认为,这既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更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
负责任的中国行动 从绿色中国梦到绿色全球梦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近年来,我国积极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力量,展现中国的大国担当。
《和融共生——迈向人类文明新世代》圆桌对话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院长高世名说,生态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维度。“生态文明”不止是减碳减排、生态修复和永续发展,而是牵动着自然生态、城乡风貌、产业创新、人文素养、社会伦理各个方面,是文明史观意义上的一种人与自然高度协和共生的文明形态。
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以《能源安全与能源转型》为题讲述了我国能源发展的低碳转型之路,表示能源的低碳转型和能源安全是并行不悖的。
杜祥琬说,永续发展对中国来说,能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过去认为能源系统要安全可靠,要经济可行,又要绿色低碳,这三个同时具备是不可能的,所以常被称为不可能三角。但现在我国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把不可能三角变成可能三角。安全可靠是对能源系统的基本要求,而经济可行的能源社会才会被接受,绿色低碳则是能源转型的大方向,碳达峰碳中和的能源系统必须同时满足这三个目标。
“我国提出,立足于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即新的能源发展够了以后,再减少传统能源,从而实现能源安全和双碳目标。”
从能源的低碳转型到双碳目标,这是绿色中国梦的一部分,也是绿色全球梦的一部分。
杜祥琬说,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它是重要的里程碑,但是它也只是一个里程碑。2060年不是终点,人类社会也好,中国也好,都还要继续发展。人类社会要靠未来的能源,从未来能源的角度可以更好地理解双碳目标的意义和历史地位。
挪威前众议院议员托雷·维茨比(Thore Vetsby)则通过一个故事,讲述了北京治理雾霾的经验,他表示自己的联合创始人曾在2013年,一度想离开北京,经过几年治理,北京蓝天常在,而他的联合创始人依然快乐地生活在北京。他表示,这一切离不开中国落实《巴黎协定》,应对气候治理,践行绿色发展。
逐绿前行 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说,三十年多来,世界各国在尝试与波折中不断探索,逐渐明确了要走低碳、韧性、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共识,确认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大势不可逆转,向国际社会发出了积极应对全球挑战的强烈信号。
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等诸多挑战,需要谋划于长远,更要行动在当下。
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世界绿色设计组织总干事邢雷说,自己的工作之一就是全球推动绿色设计的理念的传播,让更多的人理解绿色设计对永续发展的重要性。
“如果要让全球的气温能够保持并且逐步的减缓增长,就需要从前端、从顶层开始入手,抓前端的绿色设计。”邢雷认为,如果绿色设计的手段能够更广泛的被加以应用,很多的废弃物就变成了有效的资源,这恰恰是我们各界专业人士,各国的专家需要共同思考和去研究的。
公布永续发展主题入选典型案例和创意作品
在研讨会闭幕式上,公布了永续发展主题入选典型案例和创意作品,展示社会各界在永续发展领域的创新实践和艺术表达,促进交流与合作,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学术院长、教授弗兰克·凯奇(Frank Keutsch)说,在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中,我们既需要以人为中心,也需要考虑到不同的地方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
弗兰克·凯奇(Frank Keutsch)说,当下全球南方和非洲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在应对上述问题时,需要与全球南方和非洲如何发展展开对话,并建议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到这些讨论中。
罗马俱乐部名誉主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资源委员会(IRP)委员、原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安德斯·维克曼(Anders Wijkman)在《迈向美好未来的行动路径》主旨演讲中也提出,如果按照当下方式继续下去,继续快速增加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对地球来说将是一场灾难,对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来说也将是一场灾难。
安德斯·维克曼(Anders Wijkman)说,“我们找到了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消费的方法,这不仅仅是关于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比如我们的车辆大部分时间可能是闲置的,买回来的衣服穿几次就扔了,还有食物浪费问题等,这些都可以去解决。迈向美好未来的行动路径,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共同行动 推动永续发展全球对话
闭幕式现场
天下为公、民胞物与、协和万邦……这是中国先贤描述的天下大同的理想图景。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夏祖义说,可持续发展不仅关乎当代人的福祉,更关乎我们人类的未来何去何从。面对这一宏大命题,我们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智慧碰撞,需要全球视野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更需开放包容、协同创新。
闭幕式上,与会专家形成一致共识:我们的文明迫切需要真正的对话,邀请各方共同创造一个和谐、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让我们一起团结起来,努力实现所有的愿景,重新想象和重建一个反映我们人类最高愿望的世界。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夏祖义说,“永续发展国际研讨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明年筹划举办“世界永续发展论坛”的启动。
三天的交流、对话,与会嘉宾对明年的会议充满了期待,希望有一个更加广阔、深入的平台,涵盖广泛的议题,展现国内外系列活动和创意案例,促进知识共享与实践交流,让每一个声音都能成为推动的力量。
在地球通往更美好生活的未来路线图中,大家分享、交流、对话,并共同行动。
通过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开展文明平等对话、交流互鉴,深化可持续发展思想理论研讨,促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与知识交流共享,探索符合各国国情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道路,广泛凝聚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永续发展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