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永续绿色经济 工研院从水泥、电业做起

工研院研发「钙回路捕获二氧化碳技术」,协助水泥业者达成减碳目标。图/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开发「穿隧氧化钝化接触太阳电池」,具光电转换效率高、投报率高、短期回收三大优势。图/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开发「效能易拆解太阳光电模组」,可有效减废与提高汰役太阳能循环价值。图/工研院提供

美国总统拜登在今年1月时签署行政命令,将气候议题列为外交和国安首要任务,同时并带领美国重返巴黎协定,打破川普时代的单边主义,展现在全球极端气候肆虐下,「净零碳排」已是战略目标绿能永续更成为国家竞争力的象征。工研院院长刘文雄表示,2050年净零碳排是创新科技很好的商机,因为「我们不可能用现在的科技,解决30年后的问题」。工研院已率先于3月成立「净零永续策略办公室」,将提出台湾2050净零碳排路径与产业技术发展策略蓝图,以技术科学思维,从能源供给面、需求使用面、产业制造面及环境面等四大面向,提出跨领域整合技术解方

国际能源总署IEA发布的《2021全球能源评论》报告指出,2021年全球排碳量将上看330亿吨,预估激增近5%,创逾10年来最大增幅。另据IEA数据显示,水泥厂所生产的二氧化碳,占全球人为排放量的7%。为协助水泥业者达成减碳目标,工研院研发「钙回路捕获二氧化碳技术」,以水泥原料作为吸收剂,吸收水泥制程排放的二氧化碳,形成捕捉与释放回圈,二氧化碳纯度可达99.9%,经多次使用后之氧化钙还可以送回水泥厂作为原料,在减碳之余也同时考量循环永续发展愿景。工研院与台泥公司正携手规划10MWt(百万瓦)的新世代钙回路示范厂,估计一年可捕获5.5万吨二氧化碳,预期额外增加的能耗小于20%,加乘减碳效益,借此技术以开创与水泥厂互利双赢商业模式

欲达成净零碳排的目标,确切的做法也体现在零碳电力开发之上,放眼国际,白宫积极要求美国电网在2030年前达成八成电力来自零碳排能源。面对全球零碳排能源的趋势电业在净零碳排演进上,扮演重要角色。以台电来说,除了每个月盘点发电量排放多少碳,找出降低碳排方法,同时也积极跟用电端携手合作,营造出每个人都是节能的行动实践者概念,因为少用一度电,电力事业就可以少发一度电,也等于少一份碳排放。

在能源局支持下,工研院开发「穿隧氧化钝化接触太阳电池」,具光电转换效率高、投报率高、短期回收三大优势,已与太阳能厂茂迪合作,于沙仑绿能科技示范场域进行测试验证,试量产线之电池转换效率达23.5%,模组功率达360W,成果全球领先;初估20MW之电池及模组每年产值上看台币3亿元。光电转换效率比目前钝化射极和背面(PERC)型高效率电池多1~2%,能节省10%以上太阳能电厂用地面积,并改善在阴雨天等低照度时的发电能力与烈日下的高温衰减达3%,助攻零碳电力的终极目标

除此之外,太阳能板失效或使用年限到了之后,虽然已有一般废弃处理机制,但因层间封装材料以热固方式紧密结合,难以拆分,导致废弃处理时,只能以破碎后再简易分类去化,回收品质与价值大降。为改善此痛点,在经济部技术处科技专案支持下,工研院开发「高效能易拆解太阳光电模组」,从制造问题源头端导入重新设计(redesign)循环永续概念,以具专利、集合热固与热塑优点之新型复合封装膜,在不改变现有模组制造程序下,使易拆解模组不但在正常服役下有优异之发电效能,寿命终了后,利用整合纯化与分离技术,更可完整回收玻璃盖板矽晶片高纯度银,不但可有效减废与提高汰役太阳能板循环价值,协助太阳能产业创造新的经济效益外,更可借由大量之材料回用,大幅降低太阳能板产品之实质碳排放,使台湾太阳能板绿上加绿。

面对「净零碳排」这波新世纪浪潮,工研院期盼用更精进之技术,让台湾搭上全球趋势,发展永续绿色经济。(摘录自《工业技术与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