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每年下潜50次 深海勇士号夜潜1400米深海马冷泉区

▲「深海勇士」号入海夜潜。(图/翻摄自新华网,下同)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大陆自主研发的4500公尺载人潜器「深海勇士」号,近日正在执行中国南海深部计划西沙深潜航次任务,在1400公尺深的海马冷泉区展开夜潜作业,这是今年正式投入试验性应用的第三个航段。自2017年10月成功进行海试以来,「深海勇士」已进行多次夜潜,未来每年的下潜次数,将增加到50次。

据《新华网》报导指出,在「探索一号」科考船上,潜器运行保障人员训练有素、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的进行各项准备工作。据深潜部负责人杨申申表示,「深海勇士」号回到母船「休息」期间,需要进行充电、给潜器充高压空气、给载人舱充氧气、更换二氧化碳吸收剂、装压载铁、更换采样篮跟全流程例行检查等工作。

▼「深海勇士」号运行保障人员正在进行夜潜前的准备工作。

报导提到,「深海勇士」号入库后,只见运行保障人员迅速打开潜器腹部舱盖,首先接上插头充电。潜器可以连夜不断运行,所有的电源都来自强大的锂电池,充一次电,能在海底遨游10个小时。「深海勇士」号还打破了潜器「无动力下潜、无动力上浮」的传统,借助锂电池的动力,快速上浮和下潜,大大节约了往返时间,增加了深海作业的时间。

在潜器最前方的采样篮里,装满了上个潜次采集的样品科学家积极配合潜器保障人员,立即对样品进行处理,清空采样篮。对此,杨申申表示,「由于每个潜次的科学目标不同,重点采集的样品不同,采样篮的布置也很有讲究,需要兼顾载人舱观察窗视角机械手活动范围及最佳作业区域观通系统摄像机灯光的布置等,每次布置都不一样。」

工作人员为「深海勇士」号解缆

报导也说明,在一切准备工作完成后,「深海勇士」号入水开始南海夜潜。杨申申说明,「由于深海里本来就没有光线,对于潜器来说,白天作业和晚上作业的状态是一模一样的。但工作人员在夜间操作比较辛苦,风险比较大,即使国外有许多先进的载人深潜器,也很少安排夜潜。」

「深海勇士」号由中国自主研制,在稳定的性能和高效的作业等方面,已显示不凡实力,「开放、高效、低成本、专业」更是展开试验性应用的基本原则。在前两个试验性应用航段中,曾连续下潜20次,刷新了中国载人深潜连续下潜作业纪录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计划让「深海勇士」号每年下潜的次数于50次,并逐年提高下潜次数。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丁抗表示,「对于海上科考而言,最没有意义的事,莫过于在平静和良好的海况下,却无所事事。」

▼「深海勇士」号在「探索一号」母船准备夜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