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低估人性...
01元和十三年(818年),雪夜下蔡州的一代名将李愬,生了一场大病。
府中医生用尽各种办法,病情丝毫没有起色。
一土郎中,自告奋勇上门来,说自己能治。
可一看,来人矮小瘦弱......长得歪瓜裂枣,形象甚是猥琐;
再一问,名叫郑注,家里穷,靠四处游方给人看病混口饭吃。
李家人一致认为,就是个江湖骗子。
可眼见李愬就要蹬腿了,死马当活马医吧。
还真别说,土郎中开上几贴药,李愬竟能下床活动自如了。
李愬给郑注挂了一个节度使衙推的闲职(也是有编制的):以后就当我私人医生吧。
人一旦成名,不是圣人,肯定膨胀。
郑注也不例外,开始作威作福,惹的各层大头兵们忍无可忍,想把他赶走。
但直接去找李愬告状,估计没用,毕竟是人家的救命恩人。
于是,这些人攒了些钱,敲开了时任淮西监军王守澄的大门。
监军太监可是皇帝的代理人,应该好使。
王守澄也很有职业道德,收完了钱就去找李愬:“卖个面子给咱家,把人开了吧!”
可李愬死活不同意,反过来劝王守澄:“郑注是个人才,您不妨试试跟他碰个头,到时候不喜欢,您再赶他走,我没意见。”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王守澄决定走个过场,见他一面。
见面说了什么,史料没记载,但郑注揣摩人心的本事,肯定是有一套的。
一席谈话过后,王守澄急匆匆赶到李愬府上:“郑注,我要了!”
就这样,郑注站上了时代的风口......
02
元和十四年(819年),王守澄回京(长安),郑注随行。
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二十七,唐宪宗李纯暴死,太子李恒继位,是为唐穆宗。
李恒登基后,王守澄因功升任枢密使,掌握内外大权。
郑注借势一飞冲天,成了昭义军节度副使。
03
唐穆宗是个短命鬼,当了4年皇帝。
太监们扶持李恒的儿子,16岁的李湛上位,是为唐敬宗。
唐敬宗只知道一味疯玩......玩马球、打猎、爱看太监相扑......朝政一片混乱。
这对于王守澄来说,是个无比美好的时代。
但好景不长。
青壮宦官的代表人物——刘克明野心极大:这些老不死的,早就该挪窝了!
刘克明依葫芦画瓢,像梁守谦、王守澄干掉唐宪宗那样,干掉了唐敬宗,然后扶持绛王李悟上位。
但刘克明还是嫩了点,他漏掉了最关键的一点:军权掌握在谁手里?
掌握在王守澄等“元老派”手里。
结果毫无意外,刘克明被反杀。
唐穆宗次子、江王李昂意外捡漏,是为唐文宗。
王守澄再升一级,成为骠骑大将军+神策军右军中尉(接梁守谦的班)。
04
唐文宗18岁,但少年老成,颇有人君风度。
他只让人重新布置了书房,然后摆上了一部大书——《贞观政要》。
要追比的偶像是谁,不言而喻。
为了迈进圣君行列,唐文宗第一步要干的,就是诛杀宦官。
大太监王守澄首当其冲。
怎么杀?
文宗找来同平章事宋申锡,商量。
宋申锡说,遍观朝中诸人,吏部侍郎王璠忠诚可嘉,可托付大事,先让王璠平调到京兆尹的位置上,再找机会向王守澄下手。
这个主意很不错:
1、王璠平级调动,不会引人注目。
2、京兆尹是只好黑手套——除了不掌京城军权,整个长安的大事小情都得通过他,很方便打王守澄的黑枪。
可宋申锡千算万算,没算到人性......
05
在王璠看来,唐文宗也不过是个空架子,掌权的太监已经干挺了两个皇帝,还在乎多你唐文宗一具尸体吗?
这场不对称战争,皇帝没胜算的。
礼貌接待完宋申锡之后,王璠脚不沾地的跑到了王守澄府上。
王守澄很愤怒,可文宗的计划还没启动,不能直接废了。
这时候,郑注给老王出了一个阴损的主意:举报(诬告)宋申锡,就说他意图拥立漳王李凑做皇帝。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
1、给文宗一个下马威:你的人的一举一动,时刻都在我的眼皮子底下。
2、引起文宗的怀疑:漳王李凑的人望也很足,宋申锡会不会看人下菜碟呢?
举报成不成功,无所谓,反正宋申锡都不会被重用了。
果然,当王守澄将举报信放在文宗的龙案上,文宗就意识到,自己还是操之过急了。
为了打发王守澄,文宗叫全体宰相到中书省议事,商量对宋申锡的处理结果。
宰相们不相信宋申锡会吃里扒外,但也不能维护宋申锡,毕竟太监谁都惹不起。
一番议论,宋申锡贬为开州司马,即日离京赴任。
至此,文宗第一次诛除宦官的行动,胎死腹中。
不过他没有放弃,他还会策划第二次......
《资治通鉴·唐纪六十》载:上与宋申锡谋诛宦官,申锡引吏部侍郎王璠为京兆尹,以密旨谕之。璠泄其谋,郑注、王守澄知之,阴为之备。上弟漳王凑贤,有人望,注令神策都虞候豆卢著诬告申锡谋立漳王。戊戌,守澄奏之,上以为信然,甚怒。守澄欲即遣二百骑屠申锡家,飞龙使马存亮固争曰:“如此,则京城自乱矣!宜召他相与议其事。”守澄乃止。是日,旬休,遣中使悉召宰相至中书东门。中使曰:“所召无宋公名。”申锡知获罪,望延英,以笏叩额而退。
06
机会说来就来。
太和七年(833年),唐文宗得了家族遗传病——风疾。
最严重的时候甚至不能说话。
王守澄便推荐郑注进宫,给文宗治病,就是监视文宗。
可王守澄打死也不会想到,郑注刚进宫,就反水了。
郑注为什么要这么干?
还是人性。
升米恩斗米仇。
唐文宗拍着胸脯跟郑注保证,只要你干掉太监集团,朕不吝啬任何赏赐!
07
郑注立马给文宗推荐了自己的好朋友李训,李训也出身于王守澄的门下。
郑注和李训给文宗定下的计策是——温水煮青蛙。
1、
解除神策军左军中尉韦元素、左枢密使杨承和、右枢密使王践言的职务,赶去外地做监军。
王守澄不会反对的,因为这几个太监,但都是他的政敌。
得知这个消息,王守澄果然十分畅快。
2、
过几天,提拔老资格宦官仇士良为左军中尉。
这个,王守澄是不同意的。
因为仇士良的干爹吐突承璀,是王守澄他们杀的。这不是给自己的鞋底钉钉子嘛!
不过郑注三言两语就打消了王守澄的疑虑:前几天不是踢出3个反对派嘛,正好拿过气的仇士良当个招牌,收买反对派的人心。
这笔买卖,咱值!
3、
封王守澄为左、右神策军观军容使兼十二卫统军。王守澄右军中尉的位子,由鱼弘志接替。
左、右神策军观军容使兼十二卫统军,在太监序列中已升至极品。
王守澄自然开心,沉浸在太监第一人的喜悦之中。
08
就这样,
神策军左军一把手换成了仇士良,是王守澄的死对头;
右军一把手换成了鱼弘志,是文宗的人。
王守澄空有一个观军容使的名头,像被拔掉牙齿的老虎,迎来了他的结局:
太和九年(835年)十月初九,仇士良的女婿李好古,带着一壶鸩酒来到王守澄府上,当晚送老王去伺候大唐的列祖列宗了。
李训被拜为宰相。
这个位置本来是郑注的,但郑注长得实在磕碜,只能让给李训,自己当御史大夫、工部尚书兼翰林院侍讲。
09
解决了王守澄,郑注和李训开始谋划下一局大棋:将宦官集团连根拔起。
可整个长安的军权全在神策军太监手里。
郑注的眼光一如既往的毒辣,找到了神策军的唯一缝隙:管理京城治安的左、右金吾卫!
一番运作,郑注的亲信韩约成了左金吾卫大将军。
但左金吾卫这点人,还不足以和神策军抗衡。
怎么办?
郑注和李训开始互相污水,造成两人不和的假象......
十月下旬,郑注被踢出京城,赴任凤翔节度使。
凤翔是离长安最近的藩镇。
很明显,郑注就是去凤翔拉人头,再找机会把太监们集合到一起,无差别屠杀!
10
具体的行动日期,定在太和九年的十一月二十一日。
可好死不死,就在前一天,发生了2件事:
1、郑注失联了!
2、扶风县令韩辽竟然提前带着大印跑到了武功!行动计划会不会已经被太监集团得知?
李训拿不定主意,进宫找文宗。
君臣二人商量了很长时间,决定:不等郑注了,靠左金吾卫的人马,先发制人!
11
第二天一早,中晚唐史上最魔幻的一出戏的大幕缓缓拉开。
文宗一如既往的上朝,没有一丝异样。
韩约开始按剧本背台词:“昨天晚上,左金吾卫后院的石榴树上忽然降下甘露,臣特来向陛下道喜!”
在古代,甘露被视为祥瑞。
李训怂恿文宗前去观看,文宗顺水推舟的同意。
为了显示对祥瑞的敬重,文宗让李训等人去确认一遍。
李训回来上奏:“经臣等仔细查看,韩约是在扯淡!左金吾卫的石榴树上根本没有甘露!”
文宗让仇士良和鱼弘志等人,再去查验,务必回奏实情!
就这样,实权太监们被一起骗进了左金吾卫的大门。
仇士良和鱼弘志还没有察觉到事情有什么不妥,一切都在李训的掌握中。
可当仇士良来到左金吾卫的后院时,韩约却掉了链子:大冷的天,韩约站在院里,脸上竟然不停地往下滴汗!
反常!太反常了!
仇士良朝四周瞥了几眼,这时,刚好一阵风吹来,将左金吾卫门厅的帘幕吹了起来。
里面密密麻麻地站着持弓挎剑的甲兵!
不好!仇士良立即招呼上人,撒腿就往外跑。
韩约没经历过大场面,等他反应过来,仇士良早就溜远了。
12
仇士良边跑边思考:现在最要紧的就是把皇帝抓在自己手里!
他光速跑回含元殿,招呼神策军:南衙(宰相办公地)有变!皇上要立刻回宫!
扛起文宗的步辇就跑。
李训知道要坏菜,一手抓住文宗的步辇,一边高喊左金吾卫护驾。
步辇上的文宗应该是吓傻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李训被太监踹倒,眼睁睁看着文宗被裹挟进了内宫......
至此,大局已定。
接着又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屠杀......
13
仇士良直接派兵冲进南衙,一口气杀了600多朝臣。
随后下令关闭九门,搜索反贼,看谁不顺眼,谁就是“李训同党”,一千多人无辜丧命。
李训脑子转得快,在神策军封禁长安之前,换上青色官服,一匹快马......逃往凤翔与郑注会合,路上被神策军抓住,传首京师;
训知事不济,脱从吏绿衫衣之,走马而出,扬言于道曰:“我何罪而窜谪!”人不之疑。
至于郑注,等他带人赶到长安城下,城内早就鸡飞狗跳,凭着手下500号人,是不能跟神策军抗衡的,只能恨恨退回了凤翔,准备再找机会“勤王”。
可在郑注返回凤翔之前,仇士良的一封密信已经送到了凤翔监军太监张仲清手上,指令只有一条:弄死郑注。
这种事情,对于中晚唐的太监来说,太轻车熟路了。
郑注被杀。
尸首吊在长安兴安门上示众3天。
然后被挫骨扬灰。
14
仇士良因“平叛有功”加官进爵。
文宗中兴大唐的幻梦彻底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