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是不是就能为所欲为?

文:蔡垒磊

先说结论,当然不行,就算你再有钱,再进一步你再有权,也是不能为所欲为的,哪怕是古代的皇帝,很多都是连要个自己喜欢的人都做不到,想出宫一趟吃个麻辣烫都不行,逛就只能逛个御花园,小到跟厕所似的——人就是人,不管你是谁,一定会受到社会规则和利益博弈的约束的,黄仁勋说自己的每个30秒都是别人提前安排好的,这就是了,做成这么大的大佬,也这么不自由,那有钱还有个屁用?

有钱当然有用,它的有用之处在于选择的自由度,即很多事情,你只是不愿意,而不是不能;很多东西你可能有钱也得不到,但你可以轻易地找到同级的替代品。

黄仁勋的每个30秒都是被安排的,但如果他就是要任性一次,他说老子钱赚够了,事业也做够了,不在乎英伟达了,什么一万亿,管它呢,那是不是可以做到?可以,他不做只是因为他还不想做,而不是不能做,这是有很大区别的。就像那个在海边晒太阳的渔夫,富豪来海边晒太阳,是因为他想来晒太阳,明天他不想了就可以走,可以去冰川晒星星,可渔夫不捕鱼就会饿死,所以“只能”每天晒太阳,这是完全不同的人生体验,连晒太阳时候的心情都不会一样。

这个道理很多人之前是没想明白的。我之前说过我的日常花销很少,很多人觉得这样“委屈”自己是不是太过分了?其实不是,我不花钱是不痛苦的,因为我没想花钱——如果我想花钱而因为顾及钱所以没花,才是痛苦的。举个例子我等下会在咖啡店隔壁的包子店吃包子,不是我为了省钱而吃包子,我想省的是时间,如果我想消费,一个星期的被动收入就可以买下这条街上所有的店,让他们每天给我一个人做东西。当我拥有所有的选择,再选择包子的时候,包子就变得好吃了,但如果我今天因为吃不了不远处的私厨,算了算口袋里的钱,只能去隔壁买两个包子,前天这样,昨天这样,今天又这样,这个时候包子就难以下咽了。所以根本不是有些人认为的“节省”,而是当你有选择权的时候,你的每一步都更容易踩在你自己的意愿上,如果这个“意愿”刚好跟其他人的“被迫”重合在了一起,他们从自己的情况出发来推导你,就容易认为你也跟他们一样“牺牲了心理收益”。

这个就是有钱的意义,哪怕一起吃包子,味道是不同的。

另一个就是替代。我经常在某红书上看到有些姐妹说,尽管他很有钱,但我也不喜欢他。这可能吗?当然可能,比如有人就喜欢帅哥,有人就喜欢才华横溢的,有人就喜欢幽默的,怎么可能人人都喜欢特别有钱的呢?我要是女的,我就不喜欢马云,因为不管他有多少钱,我也不希望他在颜值上是负分的,我觉得王力宏的钱就够用了,兼得不好吗?所以那句“有钱了以后什么女人搞不定”,就显得尤为油腻。

但是,我要说个但是,有钱以后你就有很多的替代,你是搞不定这个女生,但有很多各方面比她更好的女生都会主动找你,所以你为什么还要去搞定这个女生呢?马云会不会因为我不喜欢他而找不到比我更漂亮/更优秀/层次更高的人?不会的,我不喜欢是我的事,不代表比我更强的人也都不喜欢啊。她的确可以是你永远得不到的人,但你完全可以得到很多不比她差的其他人,也就是她可以有她的选择,你尊重就行了,但你只要不是傻逼,你也可以有你的选择,你能得到的收益根本不会因为她的拒绝而受到影响的。

经常有人跟我杠,说一个人错过了孩子成长阶段的陪伴期,只专注赚钱,是一辈子补不回来的——这就是懒惰的借口,因为陪伴孩子简单啊,说服自己“因为选择了陪伴孩子所以才赚不到大钱”简单啊。事实上它们的优先级是不是并列的呢?从人生自由度的角度,当然不可能并列。有人说你孩子没教育好,或者错过了孩子的陪伴期,赚再多钱又有什么用?当然有用,虽然这些事情都不是金钱能买回来的,但是金钱可以轻易买回来很多对等的体验,比如你可以环游世界,你可以享尽99.99%的人这辈子都无法体验到的很多其他事情,他们是没有错过孩子的陪伴期,那又如何,他们错过了无数的其他体验,你怎么量化谁更划算呢?再比如这个孩子算一个号吧,练废了又如何呢,他不认你都无所谓,他闯了祸你也不一定要去补救,你只要有了钱,完全可以再生10个8个更好的,到时候你都不一定还想得起这个号来,是不是这个道理?这就是“替代”,这就是“选择权”,你太在意的本质,正是你的世界太小,你的选择余地太少——上次有人说有个20多年的挚友问他借一大笔钱,他怕得罪挚友,以后朋友没得做,很痛苦很纠结,我说世界这么大,你会不断认识新的人,2个礼拜后谁还记得这人是谁。

所以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人生自由度,在任何时候都要把追求财富作为你的第一优先级。财务自由以后当然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你只要不执着不内耗,那你就是无敌的,谁也影响不了你体会这个世间所有的美好;但如果你的大脑没进化完整,跳脱不出这个操蛋的俗世对你的精神绑架,那不管让你赚多少钱,都是白瞎的。

(完)

我是蔡垒磊,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