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特展 从4千年前玉璧解开古文明密码
嘉义市文化局与吉光雅集玉器学会合作,举办「吉光片羽 文明密码」文物展,展出338件玉器文物。(陈俞霈摄)
其中一块直径37公分的玉璧上有3个不知名符码,考古学家正积极探究它的代表意义。(陈俞霈摄)
考古学者正积极研究,想解开玉璧上符码的秘密。(陈俞霈摄)
认识文物,探索人类文明的演进,嘉义市文化局与吉光雅集玉器学会合办「吉光片羽 文明密码」文物展,在嘉市博物馆展出338件玉器,演绎玉器从祭天礼器、政治典章,到民间配饰的玉器文明传奇,即日起展至10月11日。
放在展场入口一块直径37公分的玉璧有4000至4500年历史,首次曝光展出,出产自中国黄河上游,甘肃、青海之间,属于仰韶文化后的齐家文化,璧上有3个不知名符码,日本及两岸考古学家正积极探究其代表意义。
吉光雅集玉器协会创办人牛震指出,目前日本人研究中国文字,认为在甲骨文之前的符号皆不具独立代表性,璧并不稀奇,但这块璧的符号使它成为独一无二,上头的符号比甲骨文早800至1500年。
牛震说,文物乃是一个国家的典章制度,无论以前、现在、未来都是显学,必须靠考古、挖掘出土文物,推敲、了解早期生活生活方式,自古至今人类的行为模式都没改变,精神、物质层次离不开「礼」(祭祀),这次展览强调的就是礼器。
展览有3大主轴,勾勒中国玉器在历史里的演变与发展,《巫玉之光》展现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及黄河流域的齐家文化,展出3大玉文化通天礼神的「巫神器」。
《王玉之德》展示商周时期的玉礼(兵)器,及汉、唐、辽代贵族用玉,一睹王权时代玉器的瑰丽风华。当玉料不再被王权所垄断,民间兴起模仿上层阶级所享有的特权,开始配戴玉饰、使用玉器,是为「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