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器冲天」的玉佩陶俑古文物 拟人化形象曾进驻圆明园
传统社会里,牛是最早被人类驯养的六畜之一,象征勤奋坚韧、忠厚温和。「牛」也是十二生肖中艺术表现形式最为丰富的动物之一。目前传世的国宝墓葬品中,有不少都是以牛为形象的玉佩、陶俑及书画。圆明园未被八国联军焚毁前,牛首人身的拟人化雕塑也成为当时艺术品复刻的对象。
▲美国纽约大都会馆藏,清代十二生肖玉雕中的牛首人身造型。(图/翻摄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报导,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玉十二生肖俑」每年都会展出,只不过每年轮到哪个生肖,哪个生肖就「C位」出列。这组玉雕使用翡翠雕刻而成,整体尺寸高约为5.7公分,宽约为4.4公分,多为上好的青玉和羊脂白玉。精湛的雕刻师们凭借非凡的才华和技巧,所雕琢的动物神态各异,十分生动有趣,北京故宫博物院也收藏了两套同样的文物。
圆明园著名的十二生肖兽首,原形便是拟人化的生肖雕塑,型态与玉十二生肖俑相似,头部为动物造型,躯干及四肢则是穿着袍服,手持不同器物,牛首像手中执得便是道家的拂尘。不过,八国联军焚毁圆明园后,只剩下部分兽首存世,只能借由清代的十二生肖俑一窥原貌。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唐代三彩天王俑。(图/翻摄澎湃新闻)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唐代天王俑头顶置一展翅欲飞之鸟。天王身穿明光甲,龙首护膊,腹部有护甲,腰中系带,腰下垂膝裙,下缚吊腿,右腿直立,左腿微曲,踏在卧牛之上。天王俑是唐朝葬仪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与镇墓兽一起,多摆设在墓道或墓室前面,镇墓兽在前,天王俑在后,通常成对出现,左右各一,文献中将它们合称为「四神」。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代吴牛喘月碟。(图/翻摄澎湃新闻)
宋元时期瓷盘上经常出现以「吴牛喘月」典故的图案。北京故宫博物馆院藏宋定窑吴牛喘月碟,侈口浅壁,带铜扣,平底卧足。器内近口沿处周印回纹一道,内壁周印卷云纹一道,内底心为吴牛喘月图纹。
「吴牛喘月」典故原指江淮一带的水牛怕热,看见月亮以为是太阳,便喘息不停,后比喻见到曾受其害的类似事物而过分害怕惊惧;或不明实际状况,单凭表面做出错误判断;或形容天气酷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