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講堂/仁慈醫院院長張達人 靈性安寧照顧 助病患坦然面對死亡

张达人。记者黄羿馨/摄影

张达人关怀年长的亚急性患者,尤其注重灵性的照顾。记者黄羿馨/摄影

教会活动经验 成当身心科医师主因

张达人13岁时,父亲因为心脏病、中风早逝,当时的台湾医疗便利性和就医流程并不完善,让他感到许多无奈。他的大姨妈是小儿科医师,母亲受到姊姊的启发,鼓励他和弟妹习医,也激发了他对医疗事业的兴趣,后来他与弟妹3人都各自在医界闯出一片天。

身为天主教徒的张达人,除了关注身体健康,也寻求身心灵的平衡,在高中和大学时期参加了教会基督生活团(CLC)活动,丰富了灵性成长机会,这成了他选择当身心科医师的主要原因。

2006年,张达人担任嘉南疗养院院长期间,与台南地检署及台南县政府合作,首创使用地检署缓起诉金提供海洛因成瘾者美沙冬替代疗法。因为这项计划,大幅降低全国的爱滋病感染人数。

张达人在精神科疗养院工作时,致力确保病人照护的连续性及完整性,由于他曾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卫生政策与管理硕士学位,因此能够结合理论与实践,推动精神病患在门诊、住院以及延伸到社区复健领域的完整性医疗服务。

高龄患者居多 临终照顾注重3面向

仁慈医院主要服务亚急性患者和临终的长者照顾,其中7至8成都是高龄患者,张达人表示,在临终病人照顾上,医院更注重灵性照顾、生命回顾以及死亡识能三面向,从签署DNR(Do Not Resuscitation)拒绝临终急救开始切入,让患者与家属从避谈身后事进而沟通、互相理解需求,从畏惧死亡到坦然面对。

张达人说,老年人60%会有轻度精神上困扰,如睡不着、焦虑、不快乐等,造成身体衰弱,其中最重要是亲子关系,家庭温馨与否,对老年人快不快乐、愿不愿意活下去有很大的关系,透过团体小组治疗,让长者一起聊天,共同写下生命历程,最后再由医师给予启发,用安宁的方式回顾生命,进而了解生命的意义和死亡的必然性,让患者了无遗憾地离开。

对未来的展望,张达人说,仁慈医院定位为照顾亚急性、临终患者,年长的亚急性患者最需要的是发烧、肚子痛、跌倒时,能有医院可以紧急处理、就近治疗,老年人在意的是「照顾大于治愈」,为此院方也和长照机构配合,并且和亚东医院合作,聘请眼科、心脏血管外科、骨科等医师团队到院服务,减去民众舟车劳顿之苦。

保持身体活力 养生追求内在的平静

在养生上,张达人追求内在的平静,平日闲暇喜欢接近大自然,参与慢跑、打球、登山和健走等运动,保持身体活力。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时,会静坐或参与教会弥撒及灵修反省等活动,尽可能记录内心动态变化过程。

「人生有很多挑战、有很多抉择。」张达人说,人习惯从外面找安慰,很少从内在找答案,像现在年轻人的忧郁和焦虑,就是不知如何调节活力,以及过于重视外在评价,无形中让自己陷于框架中。他认为,人生难免经历挫折、创伤,要学习倾听内在声音,跌倒时别忘记内在有个光,会去抚摸你、安慰你,鼓励你不要放弃,「光会带你走出痛苦、黑暗」。

透过团体小组治疗,张达人(中,未戴口罩者)和长者一起聊天,共同写下生命历程。图╱张达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