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講堂/陳銘仁 真誠照護小病患 常保赤子心

马偕儿童医院院长陈铭仁。记者林伯东/摄影

马偕儿童医院院长陈铭仁,从小背负父亲期待,希望在社会上可以帮助别人,又可以有稳定收入,因此开启从医之路。在当实习医师时,因为必须接受内、外、妇、儿科完整训练,一步步了解自己喜好的医学领域,且考量自己身材劣势,并受到当时老师、马偕儿童医院名誉顾问医师黄富源影响,不厌其烦教导下,他决定专精于儿科。

重医病沟通 常蹲着听诊

「真诚」、「诚信」、「沟通」是陈铭仁行医最重要的三个准则。「不要以为病人什么都不懂,言谈之间如果不尊重,病人都可以感受得到。」他说,很多医疗纠纷的起因,经常是来自于病人埋怨,「你没有跟我说,我怎么知道」,因此沟通清楚不只保护病人,也是保护自己。

儿童心脏科医师的陈铭仁强调,跟小朋友沟通更要注意,「不要以大人的姿态去跟小病患沟通」,他会逗小朋友笑,也会蹲下来跟小朋友讲话,需要听诊时会蹲下来,而不是以大人的视角对话。

「有的人会说我『为老不尊』,其实我是有『赤子之心』。」陈铭仁说,心脏科看诊要仔细听是否有心脏杂音,但周遭的声音很容易干扰,他会闭上眼睛听诊降低外界影响,有次竟然还听到小朋友说,「妈妈!医师睡着了!」跟小朋友互动很有趣,他们没有什么心机。

「儿科医师就是靠一双手、一个听诊器,还有一颗心看诊。」陈铭仁表示,儿科是人力密集产业,不像其他科别有超音波、心导管等重装备、重武器,因此在论量计酬的健保给付下,不再受到青睐。

陈铭仁(左)在偏乡为当地民众看诊。图/陈铭仁提供

忆偏乡服务 都得自己来

陈铭仁说,他刚当医师那年,儿科医师招考6人,却有超过百人报考的荣景已不再,现在则是出现史无前例的儿科招不满状况。儿童的医材跟成人不同,时常缺货,健保不给付,或是厂商不愿意制造,建议政府应适度开放自费医疗,让经济许可又愿意付费的民众有更多元的医材选择。

「台湾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我早期在偏乡服务时相当有感。」陈铭仁说,他在宜兰、云林、台东等地待过,「在偏乡行医比较有成就感,大家都要靠你,但样样都得自己来。」他曾请缨去兰屿服务,虽然只待了一个月,但当时接触过的每个患者到现在仍印象深刻。

当时兰屿电力设备不完善,晚上得点蜡烛,电话线路也没建好,陈铭仁的工作跟生活起居都在卫生局,现在回想,仍历历在目。曾有一天晚上民众敲门,请他到部落帮罹患肺炎的妈妈看病;也曾在半夜帮从床上铺摔下来的学生治疗骨折;甚至忘记打麻醉就电烧菜花等。现在担任院长的他,也鼓励学生趁年轻多出去走走,不只累积经验,也可获得一生难忘的回忆。

陈铭仁说,在偏乡行医有成就感。图/陈铭仁提供

爱旅行爬山 想试超慢跑

医院生活之外,陈铭仁喜欢旅行,不只会泳渡日月潭、攀爬玉山东峰,更热衷自助旅行,曾走访埃及,并在欧洲旅游一个月。为了健康,疫情前他每天晨泳,疫情后改为每天走跑步机、骑飞轮,接任院长后,虽然工作更繁忙,但他打算尝试「超慢跑」运动,维持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