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宝宝锐减反映少子化现象 农历「龙年效应」恐不再

农历新年后将迎来龙年,2000年台湾曾创下1年30万人出生的数字,但这样的「龙年效应」恐怕不会发生,原因是现代人生得少、生得老(高龄产妇)。(示意图/达志影像)

今日是1月1日,与去年相比,今年元旦宝宝数有所减少,新光医院截至中午仅有1人出生,1人待产,台北长庚医院也只有2人出生。妇产科医师表示,宝宝数减少并不只发生在元旦,这反应的是总出生率的下降。农历新年后将迎来龙年,2000年台湾曾创下1年30万人出生的数字,但这样的「龙年效应」恐怕不会发生,原因是现代人生得少、生得老(高龄产妇),建议政府尽速修《人工生殖法》,让想生的人都能生小孩。

根据内政部统计,2023年1~11月间,全台仅有12万3992人出生,比去年同期减少2.2%,死亡数为18万9665人,已连续35个月「生不如死」,生死数字差距扩大至6万5673人。今年1月1日,各医院元旦宝宝也仅个位数,反映的是少子化现象下,总出生率的下降。

台北长庚医院妇产科主任萧胜文指出,台湾生育率在世界各国中敬陪末座,在2000年的「龙年效应」下,出生数明显上升,当年共有30万名宝宝出生,2012年也有缓步上升,但现代家长已没那么在乎生肖,能持平就已不错,今年恐怕不会出现如同过去的「龙年效应」。

对于今年的趋势,萧胜文直言「没有特别看好龙年」,原因是大环境不佳。台湾现代人有「生得少、生得老」的问题,许多人不敢生孩子,且生孩子的人年龄偏高,早产儿也多。虽然新生儿减少,但因新生儿加护病房常常满床,妇产科医师的工作量并没有减轻。

新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李毅评表示,民众不敢生的最普遍是经济状况的考量,养小孩、买房子都太花钱,但有意愿生小孩的人,却因法规的限制而无法生育。政府近年来推出了很多出生政策,以试管婴儿补助为例,扩大开放至今就新增了1.5万名新生儿,相当有效,建议下一步应修《人工生殖法》,比照欧美国家,开放女同、单身女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