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观察-大陆「龙应台现象」历久不衰

「她用文字创造了奇特的『龙应台现象』,她的作品具柔轫的硬度,感动的力量和思考的锋芒。她在完成自己梦想的同时,持续关切弱小者的梦想,其文字不动声色地传扬着普遍性价值观。」

二○一○年盛夏,《南方周末》在北大校园举行「中国梦践行者致敬盛典」;这家以开放言论著称的大陆媒体,在向作家致敬时,推崇她是华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实,她还是被大陆列为「高敏感度」的台湾作家。

从《野火集》到《大江大海》,龙应台作品(包括难以计数盗版书)多年来席卷大陆,历久不衰。

龙应台的「标签」,有作家、社会批评家教授,今年五月多了「文化部长」,依然还是大陆读者议论关注的焦点人物

龙应台与导演吴宇森姜文等「中国梦践行者」当时在北大校园并肩而坐。姜文得知龙曾任台北市文化局长,曾问道:「怎么没去帮马英九?」作家沉默不语。不过,两年后,作家「带着钢盔」接掌了马政府首任文化部长。

龙应台以其批判文字,形塑她在大陆读者心目中的独特魅力。《南方人物周刊》反映了诸多读者的好奇:批判党国的作家,怎会在马政府当官?但也有读者对她当年邀请高行健莫言担任驻市作家,莫不钦佩其锐利的鉴赏力

在大陆读者群心目中,龙应台的作品经常与网路的「敏感词」画上等号。

她被禁止在大陆发行的作品,并没有阻绝大陆读者深度探索的动机。尤其,作家从政之后,台湾作家与台湾政治恩怨情仇连带都成为关注话题

「龙应台现象」在网路社会的热烈反映,更为清晰可见。新浪微博就曾不断出现打着龙应台旗号山寨微博。作家就曾困扰地说:「资讯时代真是人类的大挑战。是否每一个人都要接受训练去判别文字以及思想的真伪?」

「作家当官」这是大陆媒体与读者对龙应台转换跑道,「带着钢盔」从政的疑惑。通过陆媒的视窗,大陆读者将可完整地看到一位批判作家,如何在政党政治、政府运作过程,与体制融合、磨擦、冲突、妥协的「政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