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成都行 | 深度考察、专题交流,院士支招成都建圈强链

6月10日,2022年(第二十三届)成都市科学技术年会开幕。年会邀请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主任、浙江大学工程与计算机图形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图学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谭建荣,中国工程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长、辽宁省高性能树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蹇锡高,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陈俊龙等院士出席年会开幕式暨院士主题报告会并作主题报告。三位院士分享了具科学性、前瞻性、权威性的产业技术创新研究成果,他们的真知灼见,对于成都智能制造、先进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产业生态“建圈”、重点产业“强链”、企业技术创新,加快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开幕式之前,院士一行还考察了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西门子全球仿真及测试技术(成都)研发中心、东安湖体育公园等地,为成都市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出谋划策。

紧跟产业技术创新

作高端主题分享

谭建荣院士

在院士主题报告会上,谭建荣院士作了题为“智能制造与工业软件: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的专题报告。对于人工智能,谭院士表示,现在很多人搞人工智能,但真正清楚人工智能技术内涵的人很少。谭院士认为,人工智能最简洁的表述,就是人工智能模拟人的思维。

对于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谭院士概括了八项:深度学习算法、模式识别算法、数据搜索方法、自然语言理解、增强学习算法、机械视觉算法、知识工程方法、类脑交互决策等。他表示,从人工智能角度来看,算法是核心技术,自然理解类脑交互决策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高级阶段,我们最宝贵的人工智能应用就是知识。

谭院士表示,成都是一个非常具有创造性的城市,在科技创新和制造业方面有许多优势条件,除了丰富的产业基础,在人工智能领域,成都还有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众多高水平高校,人才资源相当丰富。

蹇锡高院士

蹇锡高院士作了题为“面向2035的新材料强国战略研究”的专题报告,围绕“高分子材料和数字及复合材料优势”“高性能工程塑料优势”以及“绿色制造”开展了主题讲座。

蹇院士介绍了高性能工程塑料的主要性能、主要品种、发展前景、运营态势、主要应用和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情况,简述了自己如何在研究过程中拓宽思路、创新方法,激励科技工作者要敢于探索、勇于创新。

说到自己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发明,蹇院士表示,最难的是如何真正把技术转化为产品。他说:“实验室做出来还不算数,要能实现工程化稳定生产才有前途。”结合生产搞科研是蹇院士的工作准则,他不赞成从纸面到纸面的科研工作,也不单纯追求填补空白,而是应更注重将科研转化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成果。

陈俊龙院士

陈俊龙院士作了题为“东数西算工程的探讨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的专题报告。他表示,随着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持续渗透,全社会对算力需求十分迫切,算力因此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目前,成都正在高标准打造人工智能先导区,这在全国是走在前列的,而这些又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城市的科技创新会有非常强大的推动力。

充分发挥院士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指导企业科技创新

院士一行还考察了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西门子全球仿真及测试技术(成都)研发中心、东安湖体育公园等地,并对成都市龙泉驿区汽车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