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面对金融服务供需不匹配问题,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
如何解决金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2月29日,在由浙商总会金融服务委员会、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专题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对此发表了看法。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表示,县域经济中,金融机构与经济主体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县域经济主体规模较小,地理位置较为分散,同时风险评估资质不足,金融机构难以触达。
黄益平表示,采用关系型贷款方式可解决县域金融风险控制问题。关系型贷款指信贷员在全方位、连续性追踪中小企业主后,即使企业主信贷资质未达到风险管理要求,金融机构也可以向其发放贷款。此外,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进行信用风险评估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之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表示,县域经济中,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是一个大问题。不过,目前数字化的发展可以帮助金融机构与服务对象融合,形成关系型金融,打破信息差,实现金融安全与风险控制。
陈道富认为,中国的金融需求非常庞大,但并未得到很好的满足。金融服务过程应践行客户需求导向,感触客户实质性痛点,解决中国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间最后一公里的鸿沟。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莫万贵表示,金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是因为部分经营需求没有被挖掘和培育,同时金融供给不够丰富。想要解决上述问题,应发挥有为政府、有效系统的作用,建设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浙江省政协常委、浙江省咨询委学术委副主任、浙江省社科联主席盛世豪表示,金融生态建设不仅涉及政府与金融机构,更需从居民、企业角度审视,包括打造百姓对金融机构的信用程度、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良好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