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达起亚要逆袭?

还记得,去年2月刚上任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在公众平台针对比亚迪一顿输出,反引网友对起亚在华表现的群嘲。没想到,一年多过去了,曾经被认为边缘到随时可能退出中国市场的悦达起亚,似乎正处于回暖阶段。

6月5日,就悦达起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其销量达19,086辆,同比增长99%;5月整车生产20,000辆,同比增长133%。

汇总来看,今年1-5月,悦达起亚累计销售88,934辆,同比增长86%;累计整车生产86,560辆,同比增长184%,产销呈现大幅增长趋势。

究竟增在了哪?

事实上,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终端数据显示,2024年1-4月,悦达起亚在华销售了(不含进出口)2.08万辆,仅比悦达起亚官方公布的5月销量多出了不到2000辆,且较去年同期甚至还少了3300余辆,同比降低13.65%。

那么究竟悦达起亚的增量在哪?在出口。

尽管悦达起亚官方透露,在5月末广州悦达智行起亚SI 2.0旗舰店焕新开业仪式上,广州悦达智行与广东大湾区网约车头部企业广东越达汽车集团达成战略合作,现场完成了1,000台大客户版车型的年度采购签约,并率先交付了200台新车。但显然,不管是200台现车交付,还是1000台的订单,都难以支撑其单月1.9万辆的销量表现。

早在今年初,江苏悦达官方就曾官宣,将盐城工厂打造为全球出口基地,以开拓整车和CKD出口业务。在此目标之前,是悦达起亚2023年16.6万辆的销售成绩中,焕驰、奕跑、赛图斯3个出口车型已遍及中南美、北美、中东和亚太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销量占比早已过半。

进入2024年,基于起亚电动汽车专用E-GMP平台开发的EV5自4月初开始销往澳大利亚,并在5月初首次发往哥伦比亚、摩洛哥、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仅在5月单车出口销量就已达到1389辆,或有望成为悦达起亚下一个销量的新增量。

而在今年北京车展上刚刚上市的索奈,一季度已率先销往海外,1至4月份出口1.2万台,4月单月出口量达到4188辆,主要销往墨西哥、哥伦比亚、智利、卡塔尔、阿联酋等中南美、中东等主流市场,预计今年全年出口4万台。

截至目前,悦达起亚形成EV5、焕驰、赛图斯、索奈、K5等多车型出口阵容,根据计划,6月,狮铂拓界也将出口销往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阿联酋等非中东国家,力争今年出口国家增加到80多个,预计自5月份后每月出口量维持在1.4万-1.6万辆,进而全年实现17万台的出口目标,并借此优势全面向年产销30万辆发起总攻。

但结合1-5月产销表现来看,想要实现30万辆产销目标,这意味着悦达起亚将需要在接下来的7个月内完成至少21万辆产销量,月均3万辆。这不管是在国内竞争白热化的车市,还是自主品牌全面卷向海外的外部环境,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恐怕都并不容易。

对中国,坚定不移

如前文所说,去年2月那场杨洪海与网友之间的“对战”在网络上持续了数日,一边是其对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追崇者的“偏执”不满,另一边则是网友对于杨洪海文字中对起亚全球表现洋洋得意却只字不提在华销量表现的群嘲。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番操作之下,确实让更多人关注到了一个月后起亚中国在上海召开的新能源战略发布会。而起亚全球CEO宋虎聲到场站台,并重申起亚扎根中国市场,重塑全新格局的决心则是让那场闹剧,变成了一个值得期待的悬念:“起亚要重振中国市场了?”

彼时,他们发布了中国新能源战略,在品牌、产品、渠道、服务等各业务板块创新升级,加速向电动化品牌转型。

根据此前公布的产品规划,起亚计划从2023年开始每年推出1—2款电动汽车,到2027年将EV产品阵容拓展至6款车型;到2030年,实现纯电车型年销量18万辆的目标,销量占比达到40%。在混动车型方面,起亚将以狮铂拓界HEV车型为起点,到2026年陆续推出5款混动车型。

并将结合已布局的中国技术研究所、中国前瞻数字研发中心、中国大数据中心等研发团队,基于起亚电动汽车专用平台,积极迎合中国市场特点和用户需求,聚焦移动出行、电动化、互联科技和自动驾驶四大技术方向,打造更加满足中国用户需求的技术和产品。

但现实却是,作为当场发布会重磅发布的三款新车之一EV5,并在今年2月加推720km长续航版本,却依然没有在中国市场激起太大水花。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终端数据显示,这款车型自上市至今年4月末,累计销量不足1900台,今年4月单月销量不过400余台。

今年北京车展上,起亚引入全球热销入门级SUV——索奈,搭载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寄望以此不断巩固燃油产品阵地,目前这款新车市场表现还在起步阶段。

不可避免的是,在今年由比亚迪再次打响的“电比油低”价格战下,燃油车市场进一步被挤压,此时仍要坚守燃油车市究竟是否还值得期待,恐怕还需要等待市场的反馈。

截至目前,我们都很难评判起亚新能源战略的元年是否成功,毕竟也只有一台年末面世的EV5,但就今年前5个月来看,距离其设下目标,不管是2024年的产销目标还是新能源汽车阶段目标,都相差甚远。

本文源自:盖世汽车每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