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斯道雷: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本文摘编自〔英〕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第九版)》,常江、田浩译)

在第五章中,我们对墨维关于“女性窥探者”的重要论断进行了讨论。墨维关于“女性窥视者”的重要文章虽然只有不足13页的篇幅,其通篇分析却极具力道、令人难忘,并对后世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我们同时也须指出,尽管该文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却并未提出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墨维认为,取代大众电影的应当是一种先锋性质的电影,此类电影“带有激进的政治色彩和美学意蕴,并对主流电影的基本假设构成挑战”。而包括洛琳·加曼和玛格丽特·马什门特在内的女性主义理论家则质疑墨维观点的“普遍性”,反问“凝视总是男性的吗?”以及这种凝视“是否仅仅是‘宰制性’的?”毕竟,观看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自然也应包括女性的凝视。二人坚持认为:

仅仅将大众文化视为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社会的辅助系统是不够的。大众文化并非只是向愚蠢的群氓兜售“虚假意识”的工具,它同时还是对意义展开争夺和对宰制性意识形态进行破坏的场所。

鉴于此,她们主张采取一种干预性的文化政治理念: “我们决不能以‘事不关己’的姿态拒斥大众文化。”

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是从大众文化中获得信息和娱乐的。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在大众文化中获悉关于自身文化的宰制性定义。因此,为使女性主义的意义成为我们所攫取的快感的一部分,就必须想方设法对大众文化形式加以干预。故而,弄清楚这种干预的优劣得失就显得至关重要。

克莉丝汀·格莱德希尔发表过类似的观点。她认为女性主义文化研究“应当将广受鄙夷的大众文化形式与具体的文化消费环境相结合,并将其受众视为由社会历史建构的产物”。她声称:“只有如此,对女性电影和肥皂剧的女性主义分析才能跳出电影精神分析的窠臼,不再仅仅将注意力集中于男性的窥视,超越女性被征服、被孤立、被凌虐的身份立场。”

杰姬·斯戴西在《凝视明星:好莱坞与女性窥视》一文中指出,大多数关于女性受众的精神分析著作所宣扬的“文本决定论”并不具有普遍性。她将分析的重点集中于“电影院里的受众”而非“被文本建构的观众”,此举使得分析的视角从电影研究传统 (墨维所据之立场) 转换至文化研究的理论关注。

斯戴西对一组年龄多为60岁以上的工人阶级白人妇女进行了接受分析,这些人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都是狂热的电影迷。在通信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斯戴西将她们对电影的反应区分为三种话语类型,分别是逃避现实、身份认同和消费主义。

逃避现实是人们在解释女性观看电影的原因时最常使用的理由。斯戴西竭力摈弃“逃避现实”这一表述的贬义内涵,转而援引理查德·戴尔关于大众娱乐乌托邦性质的精彩论述,揭示出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好莱坞电影得以为英国女性建构乌托邦的巨大潜能。戴尔通过一系列二元对立结构来展现受众所经历的社会问题与大众娱乐对这些问题的文本式解决方案之间的关系。

对戴尔来说,娱乐的乌托邦色彩是文本的特有属性。斯戴西拓展了这一论断,将人们体验娱乐的社会情境也放入讨论的范畴。相关的通信内容和问卷调查显示,工人阶级女性从电影中获取的绝不仅仅是视觉愉悦和听觉快感,她们同时还体验到一种“共映”的仪式,分享着一个专属于电影观众的“想象的共同体”,并享受影院建筑的美妙与奢华。这可不是“沉醉于好莱坞的魔力”这样简单。诚如斯戴西所言:

影院的物理空间成了影院之外的日常生活和即将上映的好莱坞电影的梦幻世界之间的过渡领域。从设计风格到装潢程度,都竭力使女性观众更加轻而易举地逃避现实。由是,影院仿若梦的宫殿,不但时刻上演着来自好莱坞的幻景,更以其独特的设计装潢营造出女性化的、似梦似真的氛围,为好莱坞电影的文化消费提供了沃土。

逃避现实始终是一个历史性的双向过程。在斯戴西看来,女性并非仅仅从现实生活逃避至上映着好莱坞幻景的奢华影院中,更是将自己从战时与战后英国的艰难时日中解放出来。由是,好莱坞的幻景融合了影院的奢华,在战争所致的物资短缺和巨大牺牲这一社会情境中为人们所经历与体验,最终导致了“逃避现实的多重含义” 。

身份认同是斯戴西做出的第二类分析。她深谙精神分析学说将电影文本视为女性观众深受父权制利益压迫的产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身份认同”是女性观众同气连枝、携手对抗压迫的利器。不过,斯戴西将分析的对象从电影文本中的女性形象转移至影院中的女性观众身上,进而声称身份认同机制常有多种迥异的运作方式。从受访者的反馈中可以看出,女性观众往往持续不断地将电影明星视为权力的象征,这些电影明星胸有成竹、自信满满;观看他们的表演仿佛为日常生活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斯戴西的第三类分析是消费主义。她再一次反对将消费视为纠缠于某种关系之中且总能成功实现宰制、剥削和操控的片面论点,进而提出:“消费是诸种意义彼此协商的场所,既包含了奴役与剥削,又预示着争夺与抵抗。” 她声称,电影研究的绝大多数理论都是生产导向的,仅将批判的视线投射至“电影工业如何将观众生产为同时消费着电影文本和其他相关工业的相关产品的消费者”,这种分析方式无法从理论上 (遑论从细节上) 剖明受众如何使用自己消费的商品,并从中获取意义。

斯戴西还指出,从那些受访者的言谈表述中,不难察觉在受众及其所消费的商品之间存在着矛盾冲突,其激烈程度远远超过预想。比如,她曾在书中强调“美国女性的观念显然与英国女性所受之种种约束相抵触,进而为英国女性提供了某种抵抗的策略”。从受访者的来信和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许多女性观众认为好莱坞明星代表着一种标新立异的女性气质,带有令人兴奋的反抗精神。于是,英国女性便通过消费这些明星及相关商品的方式,与保守的英国女性观念相抗衡,大大拓宽了“英国女性气质”的疆域。

当然,斯戴西既未言称英国女性可以毫无拘束地通过消费建构新的女性身份,亦未否认女性电影的消费模式可能吸引父权制社会凝视的目光。其论述的关键概念是剩余。由消费好莱坞明星及相关商品而产生的自我形象的转化可以生产出足够多的身份和实践,在满足了父权文化的需求后,仍会有剩余。

斯戴西主张:尽管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英国女性观众对电影的消费导致其自身被生产为欲望的对象,却也为深陷于社会所预期的主妇身份与母性角色的英国妇女开辟了遁逃的路径。由此,女性通过消费的方式与20世纪50年代英国主流社会所期许的“为婚姻和子女而自我牺牲”的精神展开抗争,并于此过程中坚守着自我。

斯戴西的观点谴责了大多数电影精神分析的普遍主义论调。经由细致的受众研究,“女性的观影行为理应被视作与好莱坞电影宰制性意义进行的协商,而非仅仅被动地受制于后者的过程”。由此视角出发,一度牢不可破、天衣无缝的好莱坞父权力量开始动摇,其意识形态上的成功亦绝非天经地义。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第九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际知名文化研究学者约翰·斯道雷所著之经典著作,在西方学界产生的影响经久不衰,是公认的媒介与文化研究领域的综述性著作之一。

本书对文化研究这一学科的历史、传统及当下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广涉文化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诸多社会科学思潮,梳理了国际学界对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文化研究、媒介研究、大众传播学、文艺批评以及新闻学等领域的学者与研究生阅读、参考的重要文献。

作者简介

约翰·斯道雷 ,英国桑德兰大学媒介与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媒介与文化研究领域知名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理论与文化史、电影与文化记忆、消费与日常生活等。斯道雷教授多次访问中国,他的作品对中国文化研究的学科建设有较大影响。

译者简介

常江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全球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深圳大学媒体融合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媒介文化研究、数字新闻学、视听传播等,已出版多部专著和译著。

田浩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青年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媒体文化、影视文化、数字新闻学、国际传播等。

左右滑动查看目录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第九版)》

〔英〕约翰·斯道雷 著

常江 田浩 译

ISBN 9787301310779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4年4月

编辑:Sh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