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厂商加速海外布局,市场机遇几何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提速,云计算已成为其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宛如水电煤之于现实生活。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不久前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2023年)》显示,2022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约为3.5万亿元,增速达到19%;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4550亿元,较2021年增长40.91%。相比于全球19%的增速,我国云计算市场仍处于快速发展期,预计2025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将超万亿元。

目前,全球云服务市场在供给端已呈现稳定格局,上云、用云成为需求侧的广泛共识,但由于各行业数字化进程延缓,云计算市场增速呈现出放缓趋势。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云厂商将如何进一步调整策略释放创新潜能?中国城市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降价争锋头部云计算厂商“薄利多销”

今年二季度,国内头部云计算厂商如阿里云、腾讯云、京东云纷纷公告产品降价,掀起了云计算市场新一轮价格战。

这轮价格战始于4月26日,阿里云宣布启动史上最大规模降价,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15%至50%,存储产品最高降幅达50%。5月16日,腾讯云宣布云网络、数据库等多款核心云产品降价,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达40%,6月1日起实施新的价格策略。5月23日,京东云则以首次公开比价的形式发起“买贵就赔”承诺,覆盖计算、存储、网络、数据库、中间件、视频服务等全系核心产品,成为此轮价格战中产品线最为齐全的厂商,涵盖产业客户上云、用云全链条的服务需求。

行业观察人士分析,云产品广泛降价,既反映出当前市场的竞争态势,也是技术快速迭代和进步的产物,意味着云服务市场已走过快速扩张期。

京东云相关负责人表示,极致性价比正是下一代数字基础设施所必备的重要特征,京东庞大的业务规模为云产品在技术降本上提供了优势。线上零售等场景对技术的高要求促使京东云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最大化降低成本。

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信息化发展研究室副主任王婧表示:“这轮降价策略的实质是云服务商以利润为代价换取市场份额的扩大,旨在降低用云门槛,吸引更多用户尝试云计算服务,进而提升市场渗透率。”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当前,市场中普通算力与云计算服务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云计算企业为提升竞争力不断扩大规模,云计算供给相应增加,价格战在所难免;同时,技术的迭代使部分旧服务、旧算力进入降价期。

技术创新抢占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本轮云产品连续降价的背后,反映出各大服务商对云市场前景的战略研判。

王婧分析,从市场供给看,以电信运营商为主的云服务商在公有云特别是政企市场持续发力,这种日益加剧的竞争局势迫使云服务商选择降价以维持业务增速。从市场需求看,中小企业上云意愿仍然不足,使得市场扩张受阻。此时,降价策略成为云服务商抢占市场份额的关键手段。从技术推动看,由ChatGPT引领的人工智能技术风潮,其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和海量数据对高算力提出新要求,为云计算领域带来了快速增长的算力需求。各大云厂商借此纷纷响应,降价策略旨在提前锁定客户,构筑先发优势,以获得市场先机。

目前,尽管全球云服务市场有所回暖,但增速放缓,主要原因在于各行业数字化进程延缓,云服务行业存量市场中业务拓展带动的营业收入增长有限,云服务市场增量动力不足。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不少新用户面对市场风险,会更为谨慎地筹划上云、用云服务计划。

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分析称,当前,亚马逊云(AWS)、微软Azure、谷歌云作为全球云计算市场的顶级厂商,占据了六成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尽管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影响,与上一财季相比,三者整体增速有所放缓,增长率下降约4个百分点,但微软依靠其人工智能大模型云服务取得显著成果,特别是以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为突破口的系列技术,为云市场注入新活力,其微软云业务增长远超市场预期。同样,谷歌云也得益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力,云计算业务实现盈利。

由此可以看出,智能云已逐渐崭露为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的新增长极。

盘和林指出,为深化差异化竞争优势,云服务商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全力强化其技术核心,并陆续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未来云计算厂商拓展业务应聚焦于技术创新,以此为基石构建技术缔造壁垒,从而有效提升整体产业的附加值。

云计算市场的潜力远未触及“天花板”。赵刚表示,对于云服务商而言,低水平的价格竞争并不足以保障其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更关键的是持续提高产品与服务的品质,优化云服务的结构与模式,确保云服务走实向深。同时,寻求拓展海外市场,捕捉海外市场数字化转型的新机遇,抢占新一轮云计算竞争的制高点。

跨海竞技中外云企双向交互

今年,随着中国云计算厂商加速全球布局,全球“云出海”之战正进一步加剧。阿里云计划在未来3年投入70亿元资金,继续建设国际本地化生态,并在欧、美、亚多地增设6个海外服务中心;华为云大手笔布局全球29个区域,覆盖超过170个国家和地区;腾讯云则强势推出“出海生态联盟”,以26个遍布五大洲的运营中心为全球客户提供坚实的本地化服务支持。

中国云计算厂商的出海之路可追溯至2014年,经历了三个显著的发展阶段。初始,由阿里、腾讯、华为三大厂商为先锋,为国内泛互联网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强大的后盾,提供境内资源服务。随后,各大云厂商逐渐实现海外市场的本地化,组建当地团队。2021年后,在各大厂商描绘的海外蓝图中,“出海”趋势进一步明确,重心转向印尼、新加坡在内的东南亚六国以及中东、北非互联网市场。

万国数据国际业务高级副总裁于杰敏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海外云服务的需求已在很大程度上转向AI驱动。”他认为,与传统算力需要贴近下层应用市场不同,AI算力更多是以上层资源为导向,亟需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而东南亚凭借其资源和成本优势正好满足这一需求。与此同时,中国云厂商在欧美主要服务于入华的外企,但在资源和成本优势明显的东南亚,则旨在服务本地及中资客户,与国际大厂展开正面竞争。

和国际大厂拼什么?于杰敏认为,中国云厂商在海外市场与实力强劲的美系云厂商竞争,须形成特色战略才能有所突破。具体来说,腾讯重点开发游戏和社交场景,而阿里更侧重于承接中国企业“出海”。

于杰敏表示:“我对中国云厂商在海外的营收增长保持乐观态度。但在未来3到5年,国内云厂商应重视在海外市场获得规模效应,同时也要密切观察竞争态势。”

从最新的市场数据分析来看,在东南亚市场,微软Azure很大一部分客户群来自购物中心和传统商业场景;亚马逊云(AWS)的客户群更多是互联网公司、创业公司;而中国云厂商则更看重“腰部”的中小客户市场。

腾讯云总裁邱跃鹏称,海外市场对于腾讯云的PaaS(平台即服务)层产品需求最为强烈。因此,腾讯云专注游戏、音视频赛道,主推音视频、安全及网络加速等产品,“我们更看重公司未来成长性,为小型企业提供好服务支持。”

阿里云智能国际事业部副总裁宋瑛桥也表示,与国外厂商相比,国内厂商对于“腰部”客户的敏捷服务有着显著的性价比优势。宋瑛桥进一步指出:“去年,阿里云新建了6个服务中心,结合国际和本地交付能力,打造出一个7x24小时无缝响应的服务体系。这确保了不同时区的客户,无论何时都能及时得到支持和反馈。”

中国城市报记者了解到,对于东南亚市场,阿里云在IDC机架资源覆盖等方面也展现出了不俗的竞争力,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行业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云技术巨头集体“出海”的同时,海外云计算领军企业亦倍感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强大潜力,逐渐加码中国市场,增加在华布局的力度。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种跨国互动,将助推未来的云计算市场不再受到国界和地域的束缚,促成中外云厂商更深度的双向交互与合作,形成一个竞合为主的国际市场。

《 中国城市报 》